人社部擬發布了 15 項新職業,分別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數字化管理師、農業經理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檢修工。
實際上有很多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都已經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然而國家承認,就意味著規?;c標準化,不僅能促進職業的發展,也能有一套標準去衡量人才。
?
新職業都是干什么的?
可以說每一次新職業的發布,都代表著中國的發展歷程。從 2004 年起,新職業發布幾乎是每年都會更新一次,而本次新職業的發布,距離上一批已經過去了 10 年。
這 10 年間沒有新職業發布,是互聯網風云變幻,職業不固定?還是中國社會發展平穩,各種職業都處于平穩狀態?我們無從得知。重要的是這次新職業能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
這次新職業的發布,無疑是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不論是未來的新興職業,比如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還是受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電子競技員,甚至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都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
而我個人認為新職業其實可以分為三類:未來類、傳統類和衍生類。
- 未來類
代表: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
對互聯網新興職業的定義,毫無疑問是這次新職業的重頭戲。尤其是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這些充斥在我們耳邊詞匯,卻在實際生活中難以察覺。
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語音控制、偏好推薦等,雖然這些功能實現的并不是很理想,但前景是無限的。同樣,隨著 5G 即將到來,物聯網也將迎來大范圍的擴展。
可見國家想要大力推廣這些東西,也就證明這些互聯網的新東西,會在將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改變。
- 傳統類
代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
傳統類只是說它們的工作是服務于傳統行業,但手段絕對與互聯網脫不了干系。就拿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來說,BIM 等建模軟件讓傳統的工作方式更加高效。
再比如農業經理人也屬于傳統行業,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設備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也就是提高傳統農業的效率,讓農業變得機械化、規范化。
如果說未來類是新興職業,那傳統類就是加強版的老職業,為了提升自己或他人所在的傳統行業的效率而生。
- 衍生類
代表:電子競技員
不管是電子競技員,還是無人機駕駛員,都屬于某一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才衍生出的職業。想看高水平游戲競技的人越來越多,就有了電子競技。無人機被應用到各行各業,就有了無人機駕駛員。
像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檢修工,也都屬于其他主干行業的衍生職業,與電子競技不同,他們屬于輔助型選手,但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新職業能帶來哪些變化?
我認為這些新職業意味著三個變化:
1、傳統行業的轉變。這也就是前些年一直在說的「互聯網+」,任何傳統行業,都在被互聯網改變,而這個趨勢將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各行各業都達到了效率的巔峰。
2、自動化。無論是人工智能、物聯網還是大數據,都是朝著一個更加智能的方向去發展。就是盡可能讓機器取代人類重復且沒有價值的工作。所以一些重復性高、沒有創造力的工作,在未來很可能就會被機器取代。
3、軌道交通的發展。近年我國的軌道交通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而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檢修工這兩個職業的出現,就預示著這方面的需求和規模足夠的大。即便沒有這個信息,也不難看出地鐵在一線城市外的迅速普及。
?
新職業就代表著機遇?
并不能說新職業就代表著新的機遇,實際上是這個「機遇」已經形成規模,國家才會出面將其納入新職業,國家對新職業的定義如下:
一是目的性,即有人專職從事此業賴以謀生;二是社會性,即為他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三是規范性,即是合乎法律規范的;四是群體性,一般要求有不少于 5000 人的從業人員;還有就是要求有穩定性和獨特技術性。
環顧以往的新職業,并不是每一個我們都耳熟能詳,也不是每一個都對我們生活改變很大,反而這些職業與大眾的距離都比較遠,并不是一般人能夠玩得轉的東西,比如這次的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一定是少數人才有能力去從事的職業。
國家推出這些新職業,主要是適應當下的潮流,將一些已經有規模的產業標準化,但隨著時代變遷,也不乏一些曾經定義的工作,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或者其規模難以擴大,而導致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標準考核體系,也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考證。
比如說之前提出的「牛肉分級員」,就沒有一套完整的等級考核制度,而動畫繪制員就有國家認定的證書可以考核。所以,職業與職業之間也存在著差距。當然,并不是說一個職業沒有等級考核就是不好的,也有可能是難以量化,也可能規模不夠大。
這次新職業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重視,一是互聯網方面,關乎我們未來生活的職業很多。最重要的還是「電子競技」,這個被上一代人稱之為網癮的東西,竟然變成了國家承認的職業,應驗了父母的那句「你天天打游戲能賺錢嗎?」,而電子競技也正在年輕人中發酵,被認為是既能娛樂又能賺錢的好出路。
然而作為一個每天看游戲直播超過 4 個小時的小編,還是要無情地打擊一下你們的幻想:
電子競技和傳統體育項目類似,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還要有極高的天賦。而且在這些電競選手光鮮的背后,是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努力,以及腰上、背上、手上難以忍受的傷痛,這并不是「我上我也行」的一項娛樂愛好,而是一項對天賦和努力程度要求極高的工作。
別用自己的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好好工作,休閑娛樂的時候打兩把游戲也是一樁樂事。
最后
一個行業的規范化,對管理者還是從業人員都是一件好事。不僅是官方對工作的許可,也代表一套完整的體系,是從無序到有序的良性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