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懵懂而又熱血,在花一般的年紀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急于掙脫父母的管教,張開羽翼,扇動翅膀。許多家長為此煩惱不已,孩子的任性,反駁,與油鹽不進,頻頻跟家長反著來,也讓是家長們都傷透了腦筋。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因為孩子到了心智成熟的年齡,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孩子是父母愛情的智慧結晶,但不是父母的另外一個個體,她們與家長的想法不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大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打他一頓就好,其實這樣做得到的最多是短期內的順從,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家長也是這么過來的,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跟這個時期的孩子溝通。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做到“不管”。
孩子能承受的事不要管
有些事情,擠壓得太用力,反而是溢出得越多,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一樣的,管得越嚴,他反而越是想掙脫你。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孩子反而更希望被成人所認同,希望家長能看到他們自己的能力,不再把他們當做一事無成的小孩。
父母把孩子一點點撫養長大成人,看著那個小生命變成小朋友,再變成大朋友。其實孩子長得再大,在父母的眼中他依舊還是那個什么都不會的小孩子。殊不知,父母眼中的“小孩子”已經能自己獨當一面承擔很多問題了。
曾經有個朋友,她女兒想自己去圖書館借書,但是要坐公交,還要換乘。孩子才上初中,朋友不放心就抽出時間帶女兒去圖書館借書。
過了幾天書看完了,想著家附近就有個自動還書柜,比較近,就讓女兒自己去還。誰知道女兒搞錯了,書沒還就掃描她就放進還書柜了。但是女兒很有想法,她看到自提柜上有客服電話就要拿手機打回去,朋友就說:“我來幫你打吧,你去玩吧”
誰料女兒悶悶不樂地說:“媽媽這個事情我自己可以解決的,實在不行的話可以用我自己的零花錢賠書呀。”這個時候朋友才恍然大悟,女兒早已經在不經意間變成了小大人。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自己就能承擔的事情,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搞定。
“勤母多懶兒”家長越把孩子放在羽翼深處,孩子越是不敢抬頭直面陽光。
孩子能做的事也不要管
許多孩子從小就被泡在蜜糖罐里長大,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沒有認真做過。之前認識這么一位家長,她真的是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得密不透風。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有洗過,更不要說為一家人洗碗做簡單的菜。
有一次學校里布置要求,讓孩子獨立完成兩個菜,家長犯難了,孩子根本就不會啊。家長給孩子買好了菜,又在旁邊指手畫腳,擔心孩子洗菜不干凈,擔心他切菜會傷到手……孩子聽得不耐煩大聲說:“我會,我能做出來,你別說了行不行!”
其實家長們遠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認為他不行,孩子永遠就學不會獨立。孩子需要的是嘗試的機會,一次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站不起來!
孩子的隱私千萬不要管
青春期的孩子春心萌動,有了屬于自己的小伙伴,和自己喜歡的事以及小秘密。家長擔心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總想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了解他的一切,這對孩子來說無疑不是一種巨大的壓迫。
“我爸媽管我太嚴了,不讓我跟男生說話”
“我爸媽也是,讓我每天放學必須立馬回家,我想去小紅家寫作業都不行”
……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你是不是也會感嘆被管得太嚴?
我們低估了孩子,也高估了我們自己,孩子不是傻子,我們也不是超人,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家長要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孩子最正確的引導,因此我們可以做到“不慣”。
不守規矩,不能慣
有句諺語說:掙脫風箏線的風箏,不僅不可以自由飛翔,反而會直接墜落大地。
適當的引導能送孩子一把,讓他飛得更高。如果我們不教會他們敬畏規則,他們只會向著更壞的方向加速發展。
青春期是邁進成人世界的大門,這意味著孩子從可以小哭小鬧,變成可以摔鍋砸碗,打架斗毆,甚至離家出走。
“他只是孩子呀”再也不能在這個年齡解決任何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承擔更大的責任。
當孩子在學校里遲到,被叫家長,你一句“只是遲到的什么大不了的”,就會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種子,長成一顆邪惡的參天大樹。
到了后面,孩子不僅僅會遲到曠課,還會頂撞老師,那時你再怎么懊悔也沒有用了。
守規矩是一個人是否能成功的條件之一,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不可以嬌慣孩子的壞毛病。
不想學習,不能慣
上學苦,現在的孩子上學更苦。
一套套的試卷,一本本的作業,日復一日的早起,從不間斷的課間跑步。
尤其是升了高中,壓力與日俱增,孩子們受不了壓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遭到了社會的毒打我們都知道,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好的出路。
烏云散盡天方亮,蒼天不負有心人。
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多傾聽他們的煩惱與憂心,多開導孩子,讓他不要畏懼困難,反而應該直面困難!
不能得感恩,不能慣
不懂得感恩的人,永遠也不會體會別人對自己的好,也不會輕易得到快樂跟幸福。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家長付出得再多,也會被氣得心塞!
之前看了節目《變形計》,其中城市里的孩子,大手大腳地花著父母的錢,零花錢幾千甚至上萬,卻因為父母一次遲來的零花錢,就大打出手。對同學的善意,父母的辛苦,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反觀《變形計》農村里的孩子,雖然條件很差,可能一年到頭來,過年才能吃上想吃的泡面。穿舊鞋子舊衣服,睡著老房子,破床,在這樣苦難的生活里,他們知足感恩與快樂。
一碗父母省下的湯面,一雙母親精心縫補的鞋子,就讓那些可人的孩子倍感溫暖,也讓辛勞的父母在感嘆中紅了眼眶,讓父母覺得一切都那么值得。
感恩這個品德彌足珍貴,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
孩子是家長的寶藏,幼時呵護在手心,少時適當指引,成年后放手讓他飛翔。
無論何時,一定不能忘記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的脾氣與不高興不能發泄在他們身上。少些指責,多點耐心,不要過快地否定孩子,誰知道那個小腦袋瓜子里有什么神奇想法呢不是嗎?
父母對孩子的不斷鼓勵和表揚,更有利于改變他的叛逆行為,能夠讓孩子更平穩地度過青春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