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不上學了出路了,出路了一條。
為了孩子上學,父母、老師甚至社會給孩子下了不少保證書,但這些基本上就是無條件不肯踏出家門,在家就躺著玩手機看電視,完全無法脫離那個環境。這也是為什么父母會給孩子提出要重返學校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孩子要上學,首先是孩子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他的現狀,必須要回到學校,要面對同學們的看法,要面對老師們對他的不認可,要面對同學們對他的鄙視。
這種對現實的不認同會讓孩子非常痛苦,所以,要把孩子和現實對抗,想辦法讓孩子的身心恢復到正常。
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讓孩子、讓他、讓他重新面對現實。
否則他回到學校,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尤其是回到家里,他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對自己很失望,而且自己的成績一無是處,他怎么會喜歡自己呢?
這時候,你要幫助他找到信心,給他施加壓力,讓他相信自己很棒,其實他也可以做到,因為他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
03
理解和鼓勵孩子,是幫孩子克服厭學的第一步
孩子成績差,可能是學習方法有問題,或者基礎不扎實,學習上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學習方法不對,做法欠妥當,這就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
有些孩子上課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也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所以對于這些孩子,家長是不能和他們講什么講什么的。
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多思考,多向老師提問,因為很多孩子都不愛動腦筋,那么就要多向老師提問,如果他們不知道,我們可以給他們講一些題目,或者是可以向老師請教一些基礎的問題。
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支持,逐漸減少焦慮情緒,慢慢的孩子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對學校產生歸屬感。
04
孩子學習不主動,沒有學習動性,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覺得學習很輕松,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很多知識,在學習上也變得很自信,是一個很出色的學生。但是如果你在學習上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那么你就很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那么你很有可能會因此而不愿意學習。
孩子在學習上的“習得性無助”是怎么產生的呢?
1、“我就是笨,學不會”,沒有正確學習方法
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就一直處于“我笨,學不會”的狀態。你每天要熬夜學習,要補作業,想要在考試的時候取得好成績,是不是都有一些“路徑”呢?
學習不一定是痛苦的,但一定是快樂的,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學習方法沒有用對,那你一定會把學習=痛苦的事兒!
2、“我怎么這么笨?我學不會!我什么都學不會!”
孩子不想學了,這種情緒是最讓家長“抓狂”的。其實這個“事實”有很多的版本是這樣的:
l 成績不好,我拿什么拯救你
l 我怎么努力,都不能讓你高興
l 我沒好好學習,讓你有壓力
l 你整天在玩手機,我對你一點也不尊重
l 我對你太失望,我沒有想到你會這樣對待我
l 你怎么這么不負責任,養出什么樣的孩子!考這么點分,你對得起媽媽嗎?
l 我對你太失望,讓你感到很難過
l 你對自己的成績太失望了,你對自己的成績太失望了
l 這次的分數太不理想了,你該怎么辦呢?你覺得自己應該怎么辦?
l 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你就沒好意思了,哪個也不能全都是你的錯
l 這次試卷的內容你有些錯,但是你為什么沒有改正呢?
l 你沒有補救的能力,現在已經開始自暴自棄了
l 成績下降以后,你怎么辦?
l 成績下降以后,你就沒有未來了
l 你覺得自己怎么能做好的?還有什么可以做的?
l 你一直都想做的?
l 做完了再做。
l 如果孩子沒有做好準備,怎么辦?
l 你自己也說的,不著急。
l 這個考試不重要,你再來一次,好嗎?
l 考了多少分,不需要承擔后果。
l 考好考壞,怎么會有什么獎勵呢?
l 成績真的是檢驗的標準,那又何必花了錢呢?高考前要達到多少分呢?現在的任務都是為了提高成績,你不努力,那就沒有獎勵金。現在的重點高中都有一個心理暗示,你考不上,那就沒辦法進入。這是為什么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印刻現象
”,你把它當做是生活中的一個主要目標,然后,讓它不斷地產生,然后,鞏固,然后,形成一個大目標。
現在的成績其實并不代表什么,我們可以在這個大目標中,多激勵一下孩子,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對他進行責罵,或者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