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公
圖/網絡
趙麗穎憑借《知否》再次紅了一把。我一直不明白電視劇為啥叫這個名字,直到鑒賞課上,鑒賞《如夢令》,當看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才聯想到這部電視劇。說到《如夢令》,怎能不提李清照?
一、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回憶
《如夢令》分二首,“知否”是其二中的最后一句。翻閱了關于李清照的介紹,從生活的年代,到她的感情,真真的了解了一番:
有說《如夢令》是1100年左右創作的,那時的李清照16歲,未出閣。那這兩首詞,自然是寫的少女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兩首詞中,均提到醉酒。那在個禮數高于一切的年代,會允許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迷醉嗎?!尤其是其一提到,那還是在戶外。所以,說創作這首詞時未婚,說不過去。
有說《如夢令》是一個回憶錄,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人在什么情況下會回憶過去的美好?是現實生活中處于不美好的時候。
對于已婚女子來說,不美好大致有兩個方面:愛情與面包(情感與經濟)。是感情上的坎坷?還是經濟上的拮據?
帶著問題,去了解李清照的一生。多數記載顯示,她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早期情投意合,趙明誠卻英年早逝。她第二任丈夫張汝舟,是衣冠禽獸。
那么這兩首詞,會不會是嫁給第二任丈夫后,婚姻不幸福,所以回憶與前夫在一起的日子呢?肯定不會。為什么呢?因為既然這兩首詞都流傳到今,說明它是公開的,一個女人怎么可能對著自己的丈夫,去抒寫與別的男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呢?!
為什么說是與別人在一起呢?從詞一的“爭渡”可以看出,她不止一個人。于是可以猜想,那是她與趙明誠一起。與心愛的人在一起時,才會忘了回家的時間。
既然不是跟第二任丈夫生活時所寫,那就只能是跟第一任丈夫時寫的。細扒資料,會發現,他們兩人的感情,并沒有眾人以為的那樣幸福美滿。甚至還能發現,趙明誠除了李清照這個妻以外,還有妾侍。
二、令人羨慕的愛情背后是當局者的悲傷
如何見得趙明誠有妾侍?
其一,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李清照沒有孩子。即使趙明誠不想納妾,也抵擋不了來自家族的壓力。
其二,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中,在敘述趙明誠臨終之前“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遺令》:“余香可分于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這是曹操臨終之際分配部分財產給各位侍妾,并對他們的生活細節做出的安排。雖然是“殊無”,但誰會“此地無銀三百兩”呢?!
所以說,趙明誠是有妾侍的。
那這樣看來,李清照這兩首詞會不會是在趙明誠娶妾之后寫的呢?可以這樣認為。尤其是其二,“濃睡不消殘酒”會不會是因為孤獨,而借酒消愁呢?!
很多注解中說,她是因為憐惜海棠花而飲酒。說不通呀,如果真是愛惜、憐惜花兒,到了醉酒的地步,為什么不直接找東西遮住花,不讓它受風吹雨打呢?!又為何能濃睡?!又為何不親自去查看,而是問侍女呢?!
“試問卷簾人”問的到底是海棠花?!還是夫君與他的妾侍?!“綠肥紅瘦”會不會暗指妻已失寵,妾當歡?!
于是總結出,這首詩,是她與趙明誠感情出現隔閡時所寫。
三、電視劇里的綠肥紅瘦
本劇發生在北宋時期,是以盛家庶出小女兒明蘭為主,其他幾個兒女為輔,講述了他們的成長故事。
明蘭,盛家的庶出,一個不受家族重視,從小失去母親,又不被父親喜愛的小女兒。她與祖母相依為命,忍辱負重,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逆襲”。最終嫁于候府公子顧廷燁,并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那么,在本劇中,何謂綠?何謂紅?紅綠在兩代人中,均有體現。
先來說說上一代人。盛纮,盛大老爺,他并非盛老太太親生,也就是說,他本不是嫡出。他是過繼在老太太房下,進而繼承了盛家的產業。那么對于盛纮的兄弟姊妹來說,他可正當是綠肥紅瘦!
再來說說盛纮的妻妾,妾為綠,妻為紅。林小娘雖是小妾,但因得到盛大老爺的寵愛,連管家的權利都掌握在她手中;大娘子出身名門,又是老爺名門正娶的妻子,本該是高高在上,氣宇軒昂的,實際上,她卻處處被林小娘打壓。不正是綠肥紅瘦的表現嘛。
最后說說兒女,庶為綠,嫡為紅。明蘭雖為庶出,卻比嫡出的華蘭、如蘭“混”的好,不也是綠肥紅瘦的體現嘛。
原來,“綠肥紅瘦”就這樣被安排在了劇中!
總結
通過一首詩詞,去翻閱資料,讀懂一位文人的一生,順便回顧了一段歷史;通過一部電視劇,娛樂之余,可以學習到一種文化。這種過程,真是妙哉妙哉!
參考:《如夢令》李清照
作者簡介:愛文學的寶媽,因為姓公,被大家稱為“老公”。希望通過“老公講故事”,能給大家帶來優質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多多關注噢!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