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以紅色詩歌,強文化自信。湖南國際頻道“百年耀中華”專欄推出“時空誦讀”板塊,通過重溫毛澤東詩詞,感受偉人毛澤東的革命情懷與英雄氣概,增強青少年的紅色記憶,營造愛國愛黨的熱情,紅色文化精神也得以跨越時空傳承。
《沁園春·雪》
毛澤東 (1936年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毛澤東詞作《沁園春·雪》手跡
《沁園春·雪》作于1936年2月。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的塬上,面對皚皚白雪覆蓋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集寫景、議論和抒情于一體,意境壯美,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被譽為中國詞壇詠雪抒懷的千古絕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總寫北國雪景,不僅突出了詞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北國風光”是上片內容的總領句。作者登高遠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視野在想象之中更加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兩者靜動相襯。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顯示了詞人自身的形象。“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長城內外”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的大氣磅礴,顯示了詞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照應“雪飄”“冰封”。“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壯闊景象。“頓失”二字,則寫出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聯想到未冰封時大河滔滔的雄壯氣勢。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動態描寫,表現了活潑奔放的氣勢。“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虛景,與前十句寫眼前的實景形成對比,想象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
下片由詞人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江山如此多嬌”總括上片的寫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斗,寫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和衰落的經歷。“折腰”二字,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一個“惜”字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辭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三字,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畫龍點睛之妙。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詞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詞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北國的茫茫寒雪,在毛澤東如椽的巨筆下,氣勢恢宏,氣象萬千;北國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當時的紅軍依然困難重重,但毛澤東對革命斗爭充滿激情,對革命前途、革命勝利充滿信心。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誰才是主宰歷史浮沉的主人?誰才是這個時代的風流人物?毛澤東再一次回應十年前自己的時代之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千百萬勞動人民,無產階級大眾,才是歷史和時代的真正主人!
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歷史觀、英雄觀、時代觀,也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制勝法寶和堅強保障。
監制/任帥
主編/諶偉春
朗誦者/唐仲杰
視頻/諶偉春 夏靜婷
編輯/李蕾蕾 劉與晗(實習)
參考來源/學習強國 人民網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