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獨釣寒江雪
蔡天新
原載《人民文學》2023年10期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溪居》
1
今年清明節前后,我應央視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總導演李文舉的邀請,作為第二季“柳宗元集”的嘉賓,前往湖南和廣西拍攝了十余天。關于柳宗元(773-819),人們知道最多的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五言絕句《江雪》、散文游記《永州八記》和寓言故事《捕蛇者說》等杰作,以及他貶謫永州十年和柳州四年的大致經歷。如今,這兩座地級市均以柳宗元為唯一首要的文化偶像,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例。
柳宗元像
這部系列紀錄片每季五集,上一季有三位我相熟或相識的嘉賓——詩人西川向導杜甫、酈波向導王維、楊雨向導岑參,后兩位也是觀眾熟知的古典文學專家。新的一季,西川(向導韓愈)和楊雨(向導白居易)等繼續擔任嘉賓。今年恰逢柳宗元誕辰1250周年,我們的“柳宗元集”率先開工,兩位制片提前從北京開來一輛滿載的皮卡車,其余人馬飛抵長沙后租了兩輛越野車,加上我共十二人。那些日子里,我們每天起早貪黑,工作十二個小時。
抵達長沙當天,我們便去了湘江西岸的一處濕地拍攝外景,那是柳宗元兩次遭貶和往返長安必經的水路,也是杜甫晚年自我放逐到過的地方。翌日晚上,我應湖南名校長郡中學的邀請,給同學們做了一場講座。攝制組提前進入會場,長郡中學用上好的盒飯招待我們。結束后我們來到最熱鬧的坡子街,長沙不愧是娛樂之都,那天并非周末,可子夜時分依然人滿為患,街上的霓虹燈一點也不遜色于香港的旺角或彌敦道。值得一提的是,攝影師王路為了能夠進入他看中的一家咖啡館費盡心機。
出發去湖南之前,我已經做了功課。首先,讓我既意外又欣喜的是,“唐宋八大家”的命名人、明初文學家朱右(1314-1376)竟是我的臺州同鄉。臺州兩晉時稱章安郡,郡治設在椒江入海處北岸的章安,即今日臺州市府所在地椒江區章安街道。但到明代,已改稱臺州府,郡府也已遷至臨海,章安變成了一座小鎮。朱右體貌端雅,在翰林時,每以辭章獻,奏對精密,顧盼有威儀,明太祖朱元璋很器重他,常以“老朱”相稱。
正是朱右,把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和“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散文佳作合編為《六先生文集》(16卷)。明中葉,湖州作家、藏書家茅坤(1512-1601)重編了一套大部頭的《八先生文集》,依然是那八位作家,只不過三蘇各自獨立出來了,“唐宋八大家”的地位由此確立。至于朱右為何要稱“六大家”,個人覺得,可能他認為蘇洵和蘇轍的作品相較于其他六位稍顯遜色。
這八位大家全是唐宋兩代倡導古文運動的積極分子,韓愈和柳宗元是先行者。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力大為衰落,藩鎮割據,宦官弄權。韓柳提倡古文、反對駢文,這是一場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其主要內容是復興儒學,其形式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先秦和兩漢的散文質樸自由,無拘無束,易于反映現實、表達思想。而六朝以來的“駢文”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和典故,形式僵化、內容空虛。駢文作為一種文體,已成為文學發展進步的障礙。
韓愈像
這與五百年以后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頗為相似。大約14世紀,在意大利一些經濟較為繁榮的城市,人們開始追求世俗生活的樂趣,雖說這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當時一些市民和知識分子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卻苦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可以取代,于是借助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主張。文藝復興并非單純地復興古典文化,而是積極表明新文化以古典為師。正如意大利有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薄伽丘和彼得拉克,唐代古文運動的兩個代表人物是韓愈和柳宗元。
說到韓愈(768-824),他與柳宗元的政治觀點并不一致,兩人性格和結交的朋友也不同,韓愈屬于保守派,而柳宗元是“永貞革新”的主將。韓愈雖然也有堅毅執著的一面,但行事較為慎重。而柳宗元則積極進取,做事雷厲風行。兩人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逐浪浮沉,境遇有所不同,有時難免起沖突。然而,他們在審美趣味,尤其在文學的革新主張方面卻高度一致 。他們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古文運動中相互支持,共同締造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從中表現出的風范和品質,堪為后世文人的典范。
2
如果說柳宗元一生中最親密的朋友,那非劉禹錫莫屬。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他比韓愈小四歲,比柳宗元大一歲,兩人同年進士及第,年僅二十一二歲。他們在思想傾向和政治態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在文學創作方面更是共同切磋、相互勉勵。公元803年,柳宗元從藍田蔚任上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深入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兩年以后,即永貞年間,他和劉禹錫都參加了著名的“永貞革新”。
所謂“永貞革新”,又叫“二王八司馬事件”,是指永貞年間(805年),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以王叔文(紹興人)、王伾(杭州人)和劉禹錫、柳宗元等為核心的革新集團,在唐順宗的支持下,頒布了一系列明賞罰、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他們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改革持續時間僅一百余日。最后因為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了唐順宗李誦,迫使其禪讓太子李純,將其立為憲宗,而以失敗告終。當年九月十三日,兩王被貶,劉柳等八人被貶司馬。
與此同時,韓愈從廣東連州山陽縣令獲赦返回京城。說到宦官出身的俱文珍,他歷事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官至右衛大將軍,韓愈與他關系非同小可,早在797年,韓愈就寫過一首獻詩給題為《送汴州監軍俱文珍》的獻詩,開頭兩句“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沖天鵬翅闊,報國劍铓寒。”大意是說,俱文珍奉命出使羌地,那里的青海湖一片平靜,在汴水一帶親臨上陣,又確保一方安寧。他心中有沖天的志向和遠大的抱負,為了報效祖國披荊斬棘,劍鋒閃爍逼人的寒光。由此可見,韓愈與劉、柳在政治上確是對立的。
永州(零陵)位于湖南南部瀟水河畔,我們先去祁陽區看了浯溪與湘江交匯處的大唐中興頌碑,碑文由柳宗元出生前一年去世的詩人元結撰寫,顏真卿書寫。遺憾的是,碑文仍在,浯溪卻成了一條小水溝。接著我們又向西南去了東安縣的周家大院,那兒有一些古舊的院落和老弱病殘的村民。油菜花已敗落,春天正在北去,不由我們想起柳宗元的詩《零陵早春》:“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在零陵西北瀟水和湘水匯合處,有一座萍島,是有近三百年歷史的萍洲書院所在,我們乘渡船前往,湖南的別稱瀟湘得名于這兩條河流。
千秋嶺小學,龍興寺原址所在,柳宗元在此寫作《江雪》,作者攝
在永州,我們徜徉在柳宗元的世界里。詩人初到時借住的龍興寺遺址,如今是一所叫千秋嶺的小學校,他年逾七旬的母親就是在此去世的。有一天,他從嶺上眺望瀟水,寫下了名詩《江雪》。我在一間小教室里,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課,還帶領孩子們一起朗誦,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
之后,我們去了瀟水上游的朝陽巖,也就是柳宗元詩中所寫的西巖,我們雇了兩艘船,來回游弋于江中。在一處懸崖上,我看到古人仿他的筆跡刻寫了他的詩《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類似民歌的語調,讓我想起駱賓王的《詠鵝》詩。
過瀟水大橋(另有可合開的浮橋),我們登上了西山,也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開篇《始得西山宴游記》寫到的那座山。山頂有一座廢棄的大池,據說是前些年為山下的造紙廠供水之用。長高的樹木擋住了風景,卻擋不住文字的描述。詩人似乎在說,“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不知不覺間與自然界融為一體。游過西山后才知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記下。這一年是元和四年。”那以后,我們又去了柳文寫到的鈷鉧潭、小石潭等地。
鈷鉧潭,作者攝
“悶即出游”,柳宗元的信念,竟然與我年少時的想法一致。這些優美而有思想的詩歌和散文讓他感覺到生命的真實意義,幫助他從謫貶的憂郁狀態中漸漸解脫出來。在柳宗元來到永州五年后,他發現了曾為冉氏居住的冉溪,因愛其風景秀麗,便從龍興寺半島搬到這里,并將其改名愚溪。他在《溪居》一詩中寫道,“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簪組是古代官吏的冠飾,詩人的意思是,我久為做官所累,幸好有機會謫貶到南方這少數民族地區來,解除了無窮的煩惱。雖然他可能是在說反話,但能夠調侃也說明了心態的變化。
柳子廟同樣位于瀟水西岸,在愚溪之濱,占地約兩千平方米,始建于北宋1056年。系磚木結構,前后三進,前殿為戲臺,飛檐翹角,遠遠看去不同凡響。后殿里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英氣逼人,眼神略顯迷惘。廟前的柳子街長550 米,始建于唐朝,原本是“湘桂古道”的一部分。如今,它是我國首批30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湖南僅此一處),最吸引游客的當數柳子家宴,每年清明和重陽時節,沿柳子街擺開百余乃至數百桌宴席,這是對詩人最好的祭奠,也是對愛詩者最好的慰藉。我見到了柳子家宴發起人倪大姐,她是位退休女工,告訴我每桌十人,每人餐費百元,網上報名者眾多。
作者采訪柳子宴發起人倪大姐
3
離開永州以后,我們分乘三輛汽車去了柳州,途經桂林下高速用了晚餐。我去了漓江東岸的訾洲公園,原本那是江心洲,對岸是象鼻山。島上有許多塑像,我找到柳宗元的浮雕,旁邊刻著《訾家洲亭記》全文。其時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他的好友裴中丞出任桂林刺史,建造了訾家洲亭,邀他寫文記之。開頭有一句“夸奇競秀,咸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后世有學者考證,諺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源自此句。
《訾家洲亭記》碑文,作者攝于桂林
到達柳州,一座被柳江環繞的工業重鎮。柳江發源于貴州獨山縣,是西江第二大支流,屬珠江流域。唐代的柳州遠離中原,可謂基本上沒有開辟的荒涼之地,經濟、文化十分落后,且周邊居住著不服管轄的少數民族,社會秩序尚不穩定。那年秋天,詩人登上柳州城樓,想起劉禹錫等四位被貶的同道,寫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詩,開頭兩句是,“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更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作為一州之長,柳宗元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他努力發展農林牧業,植樹造林,解放奴婢,普及文化和教育事業。
我們去了一家網紅螺螄粉店,又乘電梯登上303米高的云頂平臺。俯瞰柳州城,四周的山尖尖的,這里是喀斯特地貌。雖說柳宗元時代尚不知喀斯特為何物,但他在一首送別詩中寫道,“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侯公園面積很大,始建于1906年,是華南最早的公園。但柳侯祠是一座普通的祠堂,其前身羅池初祀是在憎恨“二王八司馬”的唐憲宗死去兩年后。與永州的柳子廟相比,僅以荔枝三絕原碑聞名,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離開柳州那天恰逢馬拉松日,我們驅車前往衡陽。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幸好途中景色優美,尤其是鹿寨縣的響水石林,而衡山的云一如既往的奇幻。
八司馬圖(中白衣柳宗元,他的右邊是劉禹錫),作者攝于柳州柳侯祠
衡陽是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分別之地。公元815年,兩位詩人再次遭貶,分任柳州和連州刺史。他們從長安出發,沿漢水到長江,過洞庭湖,溯湘江到衡陽。柳宗元先是寫下《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劉禹錫作答詩《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或許意識到這可能是永別,柳宗元又接連寫下《重別夢得》和《三贈劉員外》,末句是“今日臨歧別,何年待汝歸?”果然,四年后的冬天,劉禹錫丁母憂北歸,到衡陽時恰遇從柳州來送訃告的信使。他展讀柳宗元遺書,嚎啕大哭,悲傷異常,先后寫下兩篇祭文。遵照柳宗元的遺囑,劉禹錫把他的詩文編成30卷文集出版,還把他的兒子柳周六撫養成人。
我們來到衡陽北郊的衡山,登上了天柱峰,上一次我上衡山是在十年前,參加在衡陽舉辦的《數學文化》雜志編委會期間。811年秋,時任衡州刺史的呂溫在任上病逝,年僅四十歲,柳宗元在永州揮筆寫下七律《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開頭第一句“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呂溫原本是王叔文集團得力干將,永貞革新失敗時,他剛好出使吐蕃未被貶謫,兩年后他先被貶道州,再貶衡州。呂溫不僅堅持革新,同時也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傾向,他和柳、劉常有書信往來。劉二十八即劉禹錫,他驚悉噩耗后先寫了一首悼詩,柳宗元是和他,詩中把呂溫的死比作天柱峰的摧毀。
最后一站是汨羅,在一位來自武漢的植物學家幫助下,我們找到了杜若和杜蘅,那是柳宗元獻祭屈原的詩文中出現的花草。我與剛從海南歸來的作家韓少功相約于屈子祠,八年前,我們在海口詩會上相識。韓少功生于長沙,早年曾在汨羅生活十年,其中前六年是插隊落戶,后四年在縣文化館工作。我們聊起一個作家如何奠定文學史地位等話題,他認為必須要經過生活的磨礪。柳宗元首次遭貶永州,路過汨羅,寫下《吊屈原文》,傾述衷腸。十年后他接到詔書,返回長安時又過汨羅,心情大不一樣,寫了一首《汨羅遇風》,“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他告誡江水別興風作浪了,那不僅耽誤行程,也辜負了這清明的時代。
柳宗元獻給屈原詩文中所寫的杜若
歷經磨難,詩人依然那樣的單純,這種單純是基于他在永州取得的文學成就和自信。不曾料想,回長安不久他便再次遭貶。也正是這兩次謫貶,成就了一代文宗柳宗元。時至今日,每位中國人出游,心中又何嘗不曾懷有唐詩?返回長沙以后,我又見到剛剛卸任湖南省作協主席的王躍文,他以官場小說聞名,是暢銷書作家。我們談起流寓文化對湖南的影響,從屈原、賈誼到柳宗元、劉禹錫,這些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貶官或謫居湖南,一方面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瀟湘本土作家難以出頭,直到上個世紀前半葉才出現了沈從文、丁玲,還有古華、韓少功、殘雪、張棗等當代作家、詩人。
4
殊為不易的是,柳宗元不僅是文學家、政治家,他還是唯物主義思想家、哲學家。自先秦“百家爭鳴”,到漢代以后釋儒道“三教并立”形勢下的經學統治,“天人合一”都在我國思想界、學術界占據主導地位,由此引申出了唯心主義天命觀和先驗的認識論。簡單地概括,這種“天人合一”思想至少有三個內容,其一,“天”是有意志的、主宰的,人有“天命”和“天意”;其二,“天”的規律與人世間的規律是相一致的;其三,“天”有能力對“人”進行賞罰,“人”則能以其行動感動“天”。
與“天人合一”觀點相對立的是所謂的“天人相分”。從戰國末期儒學的異端荀子,到東漢信奉道教的思想家王充,都有著唯物主義思想。荀子認為自然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時,他也認為天管不了人的事。他的“天人相分論”第一次把人與神、自然與社會區分開來,是對天命論的批判。可是,限于當時科學技術的落后,這一理論沒有形成特別大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迅猛發展,唯心主義興盛一時。只有到了中唐,隨著天文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發展,在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合力努力下,天人相分說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永州柳子宴,2023年清明節
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里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到柳宗元的時代已逾千年,一直無人回答。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用詩一樣的語言寫下《天對》,回答了屈原的問題。例如,屈原問,是否有造物主?柳宗元回答:宇宙悠遠渺茫,只有元氣是唯一的。柳宗元將荀子的元氣說發揚光大,讓我想到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的空氣說。又如,屈原問,東南西北哪一方更遼闊?柳答:每一方都是廣大無邊的,時間也是無始無終的,太陽東升西落是永恒的運動。他認為,晝夜交替,陰陽交錯,促使萬物生長。
柳宗元還解答了屈原的疑惑。中國遠古的神話傳說,天由八根柱子支撐,后來天神打仗,柱子折斷,屈原問,“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成為大海)”是否當真?柳宗元答曰:天不是房子,不需要柱子,東南海洋,西北高山,這是元氣運行的結果。神話又說,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變,創造了世界。屈原問這是否當真?柳宗元反對宿命論,他說,人難免一死,有的長壽,有的夭折,但卻難免一死。《天對》表明,柳宗元在天文學方面有較高的修養,他本人到永州以后因為體弱多病,也研習過醫術,還曾親自種植藥材。
柳宗元作為一名思想家,還表現在他尊崇和頌揚佛教思想。在中國學術史上,唐代佛教是與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并列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成就所在。唐代詩人中,信佛的大有人在,例如王維和白居易,前者的詩中常蘊含禪意,后者研習過禪宗、律宗、華嚴宗,但兩人均無論述,可謂是賞玩和享受的心態。柳宗元不僅鉆研過天臺宗、禪宗、凈土宗和律宗,且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到永州后居住的龍興寺住持重巽便是天臺宗高僧,永州和柳州都接近禪宗和凈土宗活動中心衡山,他為寺廟和僧人寫過不少碑記和記事,有的流傳至今。可以說,柳宗元既有鮮明的唯物主義思想,又相當熱情和誠摯地宣揚佛教。這方面他與韓愈也是意見向左的,后者正因為諫迎佛骨而遭貶潮州。
永州柳宗元文化旅游區全景圖
可是,在文學理論方面,韓愈和柳宗元又是英雄所見略同,兩人對古文運動的基本主張均為“文以明道”。他們為復興儒學倡導的“古文”要表現的正是“圣人之道”,且在理解和運用方面持開放態度,不局限于儒家的言論,并強調要關注社會現實。正因如此,柳宗元去世后,劉禹錫請韓愈撰寫了墓志銘,而這位凈友欣然應允,一方面他既對柳的文章、學術和人格極口稱贊,另一方面又對柳的政治主張全盤否定,以至于到了北宋,倡導新“詩文復古運動”的歐陽修、蘇軾等人也繼承了韓愈的二分法。不過,同樣謀求變法的王安石卻夸贊有佳,他在《讀柳宗元傳》一文中盛贊其“天下之奇材”。
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時在詩歌和散文兩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實不多,而在創作實踐和理論方面均有重要建樹的同樣罕見。在這幾方面,韓愈和柳宗元的表現均非常突出,難怪朱右要把他們排在“唐詩八大家”前列。1104年,22歲的宋徽宗趙佶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因此才有了后來永州的柳子廟和柳州的柳侯祠。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中的藝術家重文但也不棄理,五年以后,他又將前朝的一些算學家祭祀封爵,其中魏晉數學家、割圓術的發明人劉徽被封淄鄉男,使得孔孟之鄉的山東(原本不知其籍貫)有了第一位大數學家。
2023年夏天,杭州天目里
蔡天新
浙江臺州人,山東大學理學博士、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詩人、隨筆和游記作家。著有文學和學術著作三十多部,外文版著作二十多部,另有譯詩集《美洲譯詩文選》《魯拜集》(新譯),主編《現代詩110首》(三卷)、《高鐵/地鐵之詩》等,曾獲貝魯特Naji Naaman詩歌獎和達卡Kathak詩歌獎, 2022年入選當當網第八屆影響力作家。
來源:《人民文學》2023年10期
特價訂閱2024全年《詩刊》!
綜合自:《詩刊》社、中國作家網等
識別二維碼,訂閱2024年《詩刊》
如何投稿 ?
每日好詩
登錄中國詩歌網www.zgshige.com,免費注冊,即可投稿!
入選“每日好詩”,獲稿費500元、專家點評,更有機會登上《詩刊》。
編輯:王傲霏,二審:曼曼,終審:金石開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