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 泥石流
在地形坡度較大的山區,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較多。泥石流的發生條件如下:
①基礎條件:地形坡度較大、流域面積較大、松散堆積物較多、天然植被較少;
②外界條件:降水豐沛(暴雨多發)、冰川積雪迅速消融,河堤(水庫、冰湖)潰決等。
圖1 我國泥石流災害的分布
例題
云南省小江流域是我國泥石流多發地區,泥石流在山口溝谷堆積形成了泥石流扇。下圖為泥石流流域示意圖。
1、與河流沖積扇相比,泥石流扇的沉積物(?。?/strong>
A.分選性更好
B.透水性更強
C.磨圓度更好
D.孔隙度更小
2、關于圖示流域的敘述,最可信的是(?。?/strong>
A.流域內土壤有機質多
B.流域內多喀斯特地貌
C.干流自西南流向東北
D.流域內多強降雨天氣
答案:B、D
精講精析:(1)分析泥石流扇沉積物的特點。①泥石流扇,是泥石流攜帶著的大量泥沙和石塊,在山口溝谷堆積而成;②與河流沖積扇相比,泥石流的搬運能力較強(強降水 山區地勢落差大),因此泥石流沉積物中的礫石粒徑較大,透水性強,選項B正確;③泥石流一般在出山口沉積,搬運、沉積的距離較短,因此礫石的磨圓性較差、分選性較差(礫石大小不一,孔隙度大),選項ACD錯誤。
(2)分析該流域的特點。①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有機質分解較快,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選項A錯誤;②喀斯特地貌的巖石裂隙較多,地表水容易下滲,不易形成堰塞湖,選項B錯誤;③泥石流扇堵塞了河流,導致河水無法通過,因此在河流上游(來水的方向)形成堰塞湖。圖中堰塞湖位于右側,即右側為上游。根據指北針,右側為東北,即河流流向為:東北——>西南,選項C錯誤;④該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強降水較多;該地發育著泥石流扇,而泥石流多發生在強降水地區,因此側面反映了該地強降水較多,因此選項D正確。
總結
- 喀斯特地貌
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泥石流的搬運能力(較大礫石)、搬運距離(較短),分析沉積物的分選性、磨圓性等特點;②根據該地的氣候,分析有機質的分解速度,進而分析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③根據堰塞湖的形成,分析該地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概率較小),并根據堰塞湖的位置,分析河流的流向;④根據該地的氣候,結合泥石流扇的形成,分析該地的降水特點(強降水較多)。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沉淀、侵蝕、沉積、重力崩塌、塌陷和堆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為地表、地下兩類:
①地表:石芽、溶溝、喀斯特漏斗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喀斯特盆地/平原、峰叢、峰林、孤峰等;
②地下: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鐘乳、石筍、石柱等。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占國土面積的1/3,如下圖所示。
圖2 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