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段歷史,這段時期誕生了許多的梟雄、名將、謀士。到了三國后期,好像給人一種人才凋敝的感覺。其中蜀漢顯得人才最少,但是到了蜀漢后期,卻有這五大名將,被稱作“小五虎”。我們來看看是哪五個人。
王平
一、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王平是漢化的少數民族賨(cóng)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王平跟隨巴西郡賨民依附曹操,被任命為一名代理校尉。
四年后的漢中之戰,王平跟隨曹操大軍來爭奪漢中,卻被劉備擊敗。此戰中,王平投降劉備,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王平在軍旅中長大,不會寫字,但是王平熱衷學習,熟讀兵書;王平為人遵守法度。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王平輔佐馬謖,馬謖上山結營,王平連連規勸馬謖,馬謖不聽,隨后馬謖軍慘遭大敗,士卒離散。只有王平率領千余人士兵能夠堅持御敵,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于是王平將剩余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王平因為表現突出,被諸葛亮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無當飛軍是蜀漢后期主力之一,是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利用當地蠻夷兵源,所組建的一支部隊。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
此后,王平多次隨諸葛亮北伐,曾擊退過張郃的進攻,諸葛亮逝世后,王平率兵平定魏延。此后數年,王平進封安漢侯、前監軍、鎮北大將軍,一直統領漢中。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余萬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王平采取分兵拒收的策略,等到蜀漢援軍到后,魏軍被擊退,如同王平當初料想的一樣。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廖化
二、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名將。
廖化本名淳,世代為襄陽的豪門世族,是文官出身,最初擔任關羽的主簿。此后,孫權派兵襲取荊州,關羽遇害,廖化也無奈歸附孫吳。但是他思念漢主劉備,于是詐死,孫吳眾人信以為真,廖化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回歸蜀漢。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千里走單騎的原型。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親征孫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劉備見到廖化后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后劉備進軍至夷陵,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之后,劉備軍大敗,廖化也退回蜀中。
劉禪即位后。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后來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同年,諸葛亮想推舉蔣琬為茂才,蔣琬堅持要推讓給廖化。可見廖化的品德也受人尊敬。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國,魏國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大將王赟、游奕率兵救援,兵分兩路,想要夾擊廖化。廖化乘機抓住機會,各個擊破,發起進攻,擊敗游奕,斬殺王赟。
此后,廖化多次隨大將軍姜維北伐。到了景耀年間,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馬昭舉大兵進攻蜀漢。廖化跟隨姜維抵抗魏國大軍。此后,廖化等人隨姜維進入巴西郡抵御魏軍。不久后,后主劉禪在成都投降,于是廖化與姜維等向鐘會投降。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廖化等一干蜀漢舊臣一起向內遷移前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馬忠
三、馬忠(?-249年),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馬忠小時候寄養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篤,后來恢復馬姓,改名為忠。建安末年被推舉為孝廉,擔任巴西郡漢昌縣縣長。劉備有一次見到了馬忠,并與他交談一番后,不禁夸贊到馬忠是媲美黃權的賢才。
劉禪繼位后。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命馬忠為門下督。
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出兵南中,授任馬忠為牂牁郡太守。當時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內作亂,馬忠領軍進攻牂牁郡,打敗叛軍,擊殺朱褒。討平叛亂后,馬忠在郡中安撫救濟百姓,并且治理郡治井井有條,因此很有威名和恩惠。
丞相諸葛亮開始北伐后,征召馬忠為丞相參軍,輔助長史蔣琬處理留守成都的事務。此后,馬忠運糧來到諸葛亮軍中,留在軍中,幫助諸葛亮管理軍中的事務。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馬忠統軍討伐在汶山郡作亂的羌人。羌人于山間扼守,易守難攻。馬忠以牙門將張嶷為先鋒進討,張嶷巧用使者恫嚇羌人,羌人部分頭目因為驚懼直接投降,其余部眾紛紛逃竄,馬忠率大軍趁機進攻,徹底討平作亂的羌人。
兩年之后,由于庲降都督張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夷族首領劉胄于是作亂造反,諸葛亮以馬忠代張翼為庲降都督,統軍平叛。馬忠不負使命,擊殺劉胄,平定叛亂。
蜀漢朝廷加封馬忠為奮威將軍,并封為博陽亭侯。馬忠成為庲降都督后,還將治所遷到了建寧郡味縣,處于漢族和夷族之間,加強了對夷人的管理。
當時,因為越巂郡常年發生叛亂,蜀漢對這里的統治有名無實。馬忠在越巂太守張嶷的輔助下,剿平亂夷,恢復了越巂郡秩序,并修繕城郭,控制鹽鐵資源,還重新開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因此功勞馬忠被加封為安南將軍,并進封彭鄉侯。
延熙五年(公元242年),馬忠回到成都朝廷,參與了兩年的朝廷政事。七年后,馬忠在庲降都督任上去世,其子馬修繼承爵位。
張嶷
四、張嶷(nì)(?~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縣(今四川省南部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張嶷是巴西郡南充國縣人。出身貧寒,豁達豪壯,成年后成為了縣功曹。之后,山野強盜劫掠南充國縣。張嶷攜帶著縣長夫人,在山賊中殺出一條血路,縣長夫人方才得救。張嶷因此成名,被劉備征召為州從事。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蜀漢境內有山賊張慕在廣漢、綿竹一帶興風作浪,劫掠軍資。張嶷率軍討伐。山賊張慕得知官兵前來,于是四散與山林中,張嶷無法找到叛賊,于是用計騙張慕和親。張慕被騙來赴宴后,張嶷率領左右將張慕及其部下五十余人斬殺,而后又清剿山賊,將山賊其他頭目,也都悉數斬殺。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張嶷隨馬忠討伐汶山郡羌人叛亂。當時,汶山羌人扼守于山間,易守難攻,蜀軍沒法發動進攻,于是張嶷派遣使者恫嚇羌人頭領,于是一些羌人頭目便率軍向張嶷投降。那些不投降的紛紛逃跑,張嶷放兵追擊,全部平定。
兩年后,南中夷人劉胄作亂造反,張嶷跟隨馬忠前往討伐。張嶷作戰勇猛,一馬當先,將劉胄斬殺。不久之后,南中獠人又造反作亂,張嶷率領諸營前往討伐。張嶷不但將其平定,又招降兩千余人,全部送往漢中,加入蜀漢的北伐軍隊。南中四郡就此安定。
當時,越巂郡的蠻夷多次造反,蜀漢在這的統治有名無實。因為張嶷在平定南蠻上頗有戰功,于是朝廷以張嶷為越巂太守,張嶷到郡后,誘以恩信,于是蠻夷皆服,都來投降。越巂郡被重新建立統治。
在張嶷的治理下,剿平亂夷,恢復了越巂郡秩序,并修繕城郭,控制鹽鐵資源,還重新開通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此后,張嶷多次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張嶷在南中十五年,郡泰民安。此后,朝廷征召張嶷回成都。當地民夷都對張嶷的離去而哭泣。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張嶷跟隨姜維揮師北伐。張嶷這時已經身患重病,有人提議把張嶷留在后方,但是張嶷執意跟隨大軍北伐。后主劉禪聽聞后非常感動,不禁流下淚來。
之后,與魏將徐質交戰中,張嶷親自搏戰,但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南中越巂郡民眾聽聞張嶷戰死,都為張嶷流涕,為張嶷立廟祭祀。
張翼
五、張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張翼的家族在蜀中很有聲望。劉備入主益州后,舉孝廉,招募張翼。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出兵攻打漢中時,張翼跟從趙云在漢水之戰中擊破曹軍。之后歷任涪陵縣縣令、梓潼郡太守、廣漢郡太守、蜀郡太守。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蜀漢朝廷任命張翼為庲降都督,兼綏南中郎將,駐牂牁郡平夷縣,出震南中。但是張翼執法嚴厲,不得南蠻歡心,南蠻于是叛亂,張翼被調回成都。張翼知道要被調離后,沒有灰心,而是積極幫繼任者做好作戰準備。接任馬忠依靠張翼打下的基礎得以討平叛亂,丞相諸葛亮得知這件事后非常贊許張翼。
之后,張翼隨諸葛亮北伐,被賜予關內侯的爵位。諸葛亮去世后,張翼入朝為尚書,參與朝廷政務的決策。之后又進封為都亭侯,拜征西大將軍,駐守蜀漢的北部邊境。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率領張翼等人出兵伐魏。蜀軍在隴西郡狄道縣,大敗魏國軍隊。姜維想要趁勝進軍,張翼勸阻,姜維不聽勸諫,最終無功而返。此后,張翼升任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馬昭舉大兵進攻蜀漢。張翼跟隨姜維抵抗魏國大軍。此后,張翼等人隨姜維進入巴西郡抵御魏軍。不久后,后主劉禪在成都投降,于是張翼與姜維等向鐘會投降。
一年后,張翼隨鐘會回到成都,之后,鐘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張翼在亂兵中被殺。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