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正確答案太難了!
買空調的時候,我們總愛問“這是幾匹的?”可以作為一個電力大學畢業的人,盡管沒有從事對口專業,我起碼也知道功率的單位是“瓦(W)”吧。
那1匹是多少瓦呢?空調的“匹”又代表什么呢?
1匹等于多少瓦?
這個問題要分三步解答——
「第一步」“匹”和“瓦”
對于電力大學生來說,“匹”這個單位雖然不熟悉,但也絕對算不上陌生。我知道“匹”是功率單位,而且知道換算公式:1匹≈735W。
但是放在空調上好像就沒那么準確了:我問了三個店鋪的客服,可以看看她們是怎么說的▽
我問的兩臺空調都是1.5匹的,按照前面的換算公式,功率應該是1119W。但是看看這三臺空調的參數里,怎么找不到1119W呢?這就要說到第二步了。
「第二步」指代對象
通過客服說的那些參數可以知道,空調的功率(空調行業的規矩:只看制冷不看制熱)可以分為制冷功率(又叫“輸入功率”)和制冷量。
在很久很久以前,空調的技術還很單薄的時候,沒有“省電”的概念。那時候的空調就是耗電高,產生的冷氣就多——制冷功率決定耗電量;制冷量決定冷氣多少。
想當年:耗電高=制冷好
所以那時候的人們就定義了一個概念:
1份制冷功率,一定對應1份制冷量
1份制冷功率是735W,對應的1份制冷量是2300W。兩個單位都是“瓦”,但是一個是形容耗電量的,一個是形容冷量的,看起來很暈對不對?于是就把前者的單位換成了“匹”。
于是公式就變成了:(制冷功率)1匹=(制冷量)2300W。
那時候的人選購空調時也只需要看一個參數就夠了,于是就出現了“多少平米房間需要用多少匹空調”的建議——具體建議如下表▽
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空調技術已經很高了,市面上新老空調技術并存。兩臺制冷功率差不多的空調,制冷量卻可能相差了一倍!
前面那些經驗全都作廢了,怎么辦?難不倒商家,他們想起了前面那套公式:(制冷功率)1匹=(制冷量)2300W。咱們按照面積選空調,最終目的是要有足夠的制冷量。
既然這個公式里有制冷量,那咱們把形容耗電量的“匹”換算成形容制冷量的“匹”不就行了嗎?于是現在的匹就變成了倒推回去的公式:
(制冷量)2300W=(制冷量)1匹
注意!這里的“匹”已經不是功率單位“匹”了,而是一個專屬于空調,被現代人重新定義的匹。“匹”的含義也從“1匹馬力”變成了“空調的2300W制冷量”。
這是專屬于空調的定義!
帶著這個公式,我們再去調戲一下客服▽
現在就很明確了——1.5匹的空調,理論上對應的制冷量應該是1.5×2300=3450W。再看它的參數,制冷量是3500W,就已經很接近了(“匹”是個口語里的大概值,不能太較真)。
知道這些有啥用?
“說了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呢?”
本來以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總是有人比較現實,非得讓它產生點實際意義。不過還好,知道“匹”和“瓦”的關系是有實際意義的:
可以幫你選到更省電的空調。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都知道一級能效的空調更省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同樣是一級能效的空調,耗電量也是不同的——甚至比一級能效和二級能效的空調耗電差距還大。
那同樣能效等級的空調,怎么判斷哪個更省電呢?
答案就是看兩個參數:制冷功率和制冷量。或者可以這樣做:先按照房間面積選匹數,再對比兩臺匹數一樣的空調的“制冷功率”參數——誰的制冷功率高,誰就更費電。
就比如下面這兩臺空調,你看得出哪臺更省電嗎?評論區里告訴我吧:
小淵丨文
自攝 網絡(侵刪)丨圖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