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到底是什么?
最近幾年很流行的一個詞,叫“二次元”,各位家長們知道嗎?
在這里很有必要給家長們解釋一下。
二次元,意思就是“二維”,早期的日本動畫,游戲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的,其畫面是一個平面,所以被稱為是“二次元世界”。
“二次元文化”其實就是通俗意義的動漫文化。
而在大家眼中認為是小眾的動漫,其實一點也不小眾。
根據QQ大數據發布的《95后娛樂觀-動漫》報告顯示:
66%的95后認為看動漫是日常,他們中有超兩成的人同時追7部漫畫以上,超三成的人每周看動漫的時間高達6小時以上。
另外根據《2015-2016二次元產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
二次元用戶以90后、00后群體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上廣深及省會城市。
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您的孩子是否也在這一群體當中呢?
與此同時,二次元用戶付費比例較高,他們樂意在各種二次元內容上花錢,如漫畫、寫真等印刷品;玩偶、游戲等周邊產品,以及聲優、虛擬歌姬的演唱會及相關表演。
前兩天,我去姐姐的辦公室,就聽到同事和她討論女兒迷上二次元的頭疼事。
我女兒最近迷上二次元,吵吵著要買那些服裝,說是只要給她買,過年壓歲錢都不要了,真讓當媽的糟心。
穿著上街去,我都不好意思讓她叫我媽。
和同事一樣糟心的,還有另一位媽媽。
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位媽媽“求救”:
“女兒高三畢業了,整天熬夜看動漫,一邊看,一邊還蹦蹦跳跳,哈哈直笑,神經兮兮的,是不是心理有什么問題呀。”
無獨有偶,另一位中學生的姐姐也在網上說:
妹妹一直學習很好,自從接觸了二次元就一發不可收拾,學習下降不說,還學說臟話罵人,性格變得奇怪又孤僻,完全不是以前那個乖巧的妹妹。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二次元,現象越來越普遍。
那孩子喜歡二次元一定是件壞事嗎?
未必!
只要父母處理得當,喜歡二次元也可以有益于孩子發展。
孩子為什么喜歡二次元?
凡事必有出因,要想處理問題,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么喜歡。
(1)孤獨
親人,愛好,寵物。
讓你的孩子按心里的重要程度排個序,你會不會好奇孩子怎么排?
“貓第一,動漫第二,媽媽第三。”
這是來自一位江蘇90后女生小徐的答案。
小徐的媽媽說:“她整個人就迷在動漫上面了,養貓和玩動漫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她的生活,整個心思撲在上面,不跟人交流。”
在小徐的繼父看來:她就像一個純天然的物體,任何人無法走進她的世界,她對身邊任何事情都不關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怎么可能無緣無故會覺得媽媽最不重要呢?
小徐一句話道出原委:
“貓可以給我的陪伴和心理安慰是爸媽給不了的!”
十三年前,小徐的父母離了婚,她跟著媽媽開始了單親生活。
為了生計,母親常年忙碌于工作。當想要抱著媽媽撒個嬌時,媽媽忙工作;在學校受了委屈想告訴媽媽,媽媽沒時間;想和媽媽嘮個家常,也只能茫然的站在一旁觀著母親獨自忙碌的身影。
于是動漫和寵物開啟了她對另一個世界的向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放棄溝通并不是心血來潮,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和失望累積在一起,最終在沉默中爆發。
沒有聲音,沒有爭吵,最終悄無聲息的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2)逃避現實,尋找感情寄托
二次元是人們幻想出來的唯美世界,用各種憧憬的體現虐襲觀賞者的視覺體驗,本質上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人模糊的對夢想生活的期望。
而部分孩子沉迷二次元或許是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挫敗。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我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很自卑,很頹廢的人。
一開始不了解二次元這個圈子,后來因為一個喜歡的角色,嘗試了第一次角色扮演。
我覺得二次元帶給我的大概是一種改變吧,改變了那段時間里特別消極的我,讓我能重新面對生活。
雖然還是會自卑,但與之前相比,我還多了一分自信。”
對于有的孩子來說,幻想則是逃避現實的途徑之一。
如何應對孩子沉迷二次元?
那么問題來了,孩子沉迷二次元,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確引導呢?
(1)第1步,投其所好
《小王子》一書中說“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經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記得。”
我們曾經也和孩子一樣,沉迷著某種事物,只是很少有人記得。
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并不難。
演員王慶祥就曾表示,為了了解年輕人,開始逛B站(年輕人文化社區)。
他變身“網癮大爺”,以“本寶寶”和“老司機”自稱,發自拍照、學P圖、收集表情包、刷彈幕……不斷探索那些有別于他成長年代的二次元話語體系。
他常對人說:“就算是老了,也要做一個萌萌噠的老爺爺。”
他在微博上的行為,更像是一位老人為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贏得了很多年輕孩子的喜愛。
心理咨詢師盧悅說: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有一個態度,就是不要和他玩‘叛逆游戲’。”
很多時候,我們不要現在孩子的對立面,試著改變態度,多了解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擁有共同話題的同時,孩子自然會打開自己。
(2)第2步,保護孩子的天性
湖南省2017年唯一考取牛津大學的學霸田斯達,也是一名資深動漫迷。
田斯達從小不愛說話,就喜歡看動漫,到了近乎癡迷的地步。
后來他自學日語,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參加字幕組,擔當日語翻譯。
田斯達的父母說:“雖然他只是個孩子,但同時也是有思想的個體。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能做的應該是去尊重他,最大限度的去保護他的天性,保護他的專注和興趣。”
孩子所沉迷的事物有很多顯性或隱性的好處,不要一概而論地否認。
保護孩子的天性,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與尊重,孩子自然會學會把控喜愛的度。
(3)第3步,調動積極性
美國達斯維爾市的校長艾米·當妮認為:
孩子的興趣應該支持,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要成為一名動漫作家,需要一些基礎知識配合。
《奇葩說》里許吉如說:“人和人之間,需要的是一份看見感”。
我們和孩子相處,同樣需要這一份看見感。
孩子追星喬丹,就帶他親自去籃球場打一場籃球;
喜歡看《自然與科學》就帶他去動物園看看,觀察大自然;
沉迷二次元,也可以帶孩子去看漫展,給孩子報漫畫班,正確引導孩子,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這些行為哪一個不比放縱孩子在家抬著手機看直播、刷視頻更有效?更有力量?更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爸媽有在用心理解我的世界!?
沉迷二次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應有的限度和理智,發展成了盲目。
身為家長一棒子打死并沒有必要,嘗試了解,善于發現孩子所熱愛的事物身上所存在的正確價值觀,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或許在孩子們的眼中,“二次元”世界也是他們的“青春王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