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的無奈,同為學生家長的楊先生也深有體會。楊先生有一兒一女,兒子讀高一,女兒讀初二。據楊先生說,他家孩子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還能專心學習,但家長稍一離開就忍不住打游戲。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對網游開發者的產品設計很是不滿,實名認證根本形同虛設,不管是否成年,都能去玩,而且很多游戲都是需要付費的,兩個孩子過年的壓歲錢幾乎全用在這上面了。為了防止子女玩游戲時亂花錢,楊先生沒收了他們剩余壓歲錢,并更改了自己與妻子的支付密碼,但效果仍不理想。“網上游戲種類太多,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們,總是沉迷其間。游戲玩久了既傷眼睛又耽誤學習。”楊先生很是擔憂。
沉迷“網游”是亟待遏制的“成長困擾”。采訪過程中,許多家長向記者透露,假期上“網課”期間,“網游”讓自控力差的孩子不由自主“開小差”,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正常學習生活中,“網游”成癮也讓孩子們成天宅家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缺乏鍛煉,損害視力。還形成厭學、不專心等不良習慣,嚴重擾亂學習、生活節奏。怎樣幫助中小學生避免網游傷害,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蘭州心港灣心理咨詢工作室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嘉。 “網絡游戲上癮從心理學領域來講是新事物,而且因為缺乏與之對應的研究,在醫學領域上也還沒有被劃分為一種上癮。”楊嘉說,關于網絡游戲成癮是否列入精神疾病,目前仍存在許多爭議。但從她接觸過的游戲成癮或者網絡過度使用的未成年人案例來看,這類人群大部分存在心理問題,“這類孩子過度沉迷網絡游戲,每天打游戲時間長達數小時,嚴重影響正常學習、生活,以至于無法擺脫。有個別案例中,某些孩子不讓玩游戲就會有階段癥狀,如身體不舒服、心慌氣短、寢食難安、情緒焦躁等,需要進行專業指導、干預。”楊嘉表示,未成年人染上“網癮”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父母疏于管理、教育方法不當有一定關系,也與不懂得適當引導、規范約束子女行為習慣有關。要預防未成年人網癮的發生,父母務必要改變武斷禁止孩子上網和對上網放任不管的態度,承擔起正確引導孩子上網和科學管理孩子上網的責任。
“父母應與子女進行交流,講明沉迷網絡的諸多弊端,并以身作則減少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時間及次數,營造合理使用網絡的家庭環境氛圍。培養子女有利身心的新愛好,適當增加家務勞動與戶外運動,轉移子女對網絡依賴。”楊嘉認為,在養成良好使用網絡習慣的過程中,監督與鼓勵必不可少,要循序漸進,讓子女逐漸戒除網絡依賴,同時也要及時發現子女學習、生活中的進步、優點,及時指出并給予獎勵,讓子女有成就感,再經過長期堅持,養成良好上網習慣,徹底擺脫網癮依賴。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