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小豪媽媽反饋的信息,小豪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 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沒有任何其他愛好。小豪媽媽火急火燎、心急如焚地說:“孩子現在除了睡覺那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盯著手機看,眼睛一睜開就開始打游戲,打完一局又一局,玩到“忘我”的境界,簡直就是沒完沒了。
就連吃飯、刷牙、走路他也是手機不離手,連洗澡都得把手機帶到浴室進去。我叫他吃飯的時候不要玩手機,他置之不理,把我的話當耳邊風,然后自己一個勁地玩手機,邊吃飯邊玩,長期下去真擔心他消化不良。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如果他正在打游戲的話,我只要跟他說一句不要玩了,休息下吧。他就會暴跳如雷,動手打人?,F在他除了喜歡打游戲, 已經沒有任何愛好了?!?/p>
2. 狠心推倒媽媽,不顧血肉之情。小豪媽媽五味雜陳地說:“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他深更半夜還沒睡覺,我剛好起來上廁所,聽見他在講話,就敲門叫他,讓他把手機交出來,趕緊睡覺。他非常生氣,不但沒有把手機交給我,還對我大吼大叫,我也被他激怒了,就上前去搶他的手機。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狠地把我推倒在地上,并警告我說:別再想搶他的手機,不然要我好看。我現在回想起來都還很傷心,很失望,我平時白疼他了?!?/p>
3. 學習不主動,寫作業全靠應付。根據小豪媽媽的反饋:“在疫情上網課期間,他(孩子)雖然每節課準時報到,但是基本沒在認真聽。暑假期間,叫他寫作業,催個十遍百遍他都不會動筆去寫,等到快要開學了,作業都還沒有動過,然后他就自己一個人反鎖在房間寫作業,不知道是抄的還是在網上找答案,最后作業是完成了。
他之前還愿意去上培訓班,現在培訓班也不愿意去上了,總之現在就是不要跟他談學習,一談到學習就翻臉不認人?!?/p>
經過和小豪媽媽的深入交流,我們逐步還原了小豪所在的原生家庭環境以及父母錯誤的管教方式,列舉如下:
錯誤管教一:夫妻教養觀念不同,缺乏溝通,很少陪伴孩子。
- 剖析:
某位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陪伴”。但是當問及孩子童年生活如何度過時,小豪媽媽懊惱地說:“孩子小時候大部分時間是他外婆帶的,我很少陪孩子,感覺很對不起他。
因為以前我工作很忙,一般早上6點多出門,晚上10點鐘才能回到家,早出晚歸如同家常便飯。我回到家孩子都睡著了,連和他說幾句話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帶他出去玩了?,F在想想真的很后悔,當初如果自己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現在孩子會不會更聽我的話?跟我更加親密呢?”
當我們問及父母之間的教養觀念時,小豪媽媽非常不滿地說:“孩子他爸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表不恰當的言論,自己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卻總是喜歡在小問題上表達出跟我不一樣的觀點。比如我跟孩子說先寫作業,再玩手機。因為我擔心孩子一拿起手機,就停不下來了。
孩子這時候會說:‘我想先玩手機,再寫作業,這樣放松后,寫作業的效率更好?!@時,他爸爸聽見了,就會跟著說:孩子都說玩手機先了,就讓他先玩手機,別老是一天到晚逼著他寫作業。這時候我的話語和威嚴就大打折扣了。”
- 建議:
事實上,夫妻之間觀念差異問題,一句話就能夠理順清楚了——“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事實要對”,就像鄧小平同志曾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同理,不管哪種教養觀念,能夠有利于提升親子關系, 有利于改善孩子學習效率的的觀念就是對的;
當父母放下自我,一切服從于孩子的成長改變效果,有效的,繼續堅持,沒效果的,及時止損,如此處理,不管是對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都是有百利無一害的,其次,作為父親,當然也要認識到,捍衛孩子媽媽在家中的威嚴是至關重要的,但前提條件是,媽媽的管教方式是科學的,正確的;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父母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管教孩子,發現孩子有問題了,認為孩子需要改變了,所以開始對孩子催促、嘮叨、批評、訓斥,甚至不惜打罵、怒吼、咆哮,希望孩子能夠立馬做出改變;實際上這是違背孩子青春期特性的,切記,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改變,但是,他只是不愿意被父母改變,換句話說,作為父母在管教孩子過程中,一定不能硬來,而應該智取。
時刻把脈孩子的思維動向,探尋他的成長需求,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不是我們單方面地想要改變孩子,強求孩子改變;大量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而是我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教養機會,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影響孩子,幫助孩子改變。
在經手大量手機游戲成癮案例以后,我們發現,孩子賦予我們影響以及改變他最重要的機會就是,讓父母有機會施恩與他;比如,有的孩子會主動讓父母幫自己做點事,比如讓父母幫自己帶杯奶茶,點個外賣,或者讓媽媽陪自己外出吃火鍋,陪自己看動畫等等;
這個時候別以為孩子是無所事事,閑得無聊,而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面對,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在讓我們有機會施恩與他,從而累積影響孩子以及對孩子管教的心理資本;
相反,如果父母壓根不具備管教孩子的心理資本,但是卻又企圖強硬管教,就相當于我們壓根沒有在銀行里存錢,但是有強行要求銀行把錢拿出來,這顯然是不可能讓我們所愿的。
一個聽了我建議的媽媽,在堅持了60天智慧教養實操訓練后,給老師發來了孩子近期的改變反饋:
“謝謝賴老師以及團隊這段時間的耐心指導,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經過這段時間學習,我和孩子的關系改善了很多,昨天晚上問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表示沒有胃口,后來我煮了雞蛋湯圓給孩子吃,孩子和我一起做湯圓,我叫孩子幫我一起把碗洗了,孩子洗了,我說:你真的長大的,可以幫媽媽分擔了,以前都以為你不會做飯,誰知你真的做得很好,她回答到:不是不會,而是不想做。
吃完后我們一起聊小說《左耳》,我感概里面的愛情,引導她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及人的性格養成,總之,和孩子溝通得非常順暢;在學習方面,相比之前也變得更加主動了,回到家愿意先把作業寫完,而且確實完成的非常好,很認真,我把近期學到的教養心得進行了總結:
1、關于溝通技巧:要把溝通和良好的感受關聯起來,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創造愉快的溝通氛圍,讓孩子把跟父母聊天關聯上輕松愉悅,有更多的機會跟孩子在一起,才能更接近孩子的思維觀念,才有更大的機會影響孩子。
2、關于學習,要以靜制動,學習是孩子的事,孩子不主動談,家長最好不主動問,不能替代教育。
3、要著重引導孩子思考未來、喚醒目標、增強動力。以孩子掙錢為例,可以跟她說:雖然掙錢不是你現在的主要任務,但是媽媽更看重你愛動腦筋、有創造力、有經商頭腦,可以用自己的勞動成果證明自己的價值,錢不在乎多少,堅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很符合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呢!用這些表述引導孩子思考未來,是不是可以把經商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從而逐漸激發孩子學習努力的動力!您說的很對,給孩子描繪一片果園,而不是僅僅給她一把斧頭??!”
錯誤管教二:父母反復嘮叨和說教,導致孩子內心更加叛逆
- 剖析:
孩子最怕父母哪兩樣東西?無非就是嘮叨和說教了。親子關系的破裂也是從這里開始,父母說多了會心煩,孩子聽多了氣躁。小豪媽媽補充說:“我經常會對孩子嘮叨。比如,小時候,叫他吃飯時,他總是拖拖拉拉的,我就會催促他趕緊過來吃飯,總要叫他無數遍,他才不情不愿地過來飯桌吃飯。
又比如,最近他玩手機經常玩到凌晨2點鐘都不睡覺,我就會不斷嘮叨他說:‘趕緊睡覺啦,熬夜對身體不好。’但是他不會聽,依然我行我素,心情不好的時候反而很兇地罵我。
再比如,做暑假作業,剛放暑假的時候我就會開始跟他念叨:‘趕緊把暑假作業做完,好好安排下自己的時間,別等暑假過完了,作業還沒有寫一個字?!惶炷钸端奈灞榘?!他聽多了心煩了,就會很煩躁地說:‘不用你管,這又不是你的事情,關你屁事,你怎么廢話那么多,你不說話會死嗎?’反正他就是不聽我的,也不動筆去寫作業。”
- 建議:
不得不說,很多青春期孩子心理之所以出問題,除了學校作業多,學習壓力大之外,更多的是父母錯誤的管教,親子關系嚴重沖突,媽媽對孩子沒完沒了的嘮叨、說教、批評、訓斥、指責、埋怨;
導致孩子內心痛苦萬分,壓抑不堪,長期以往,就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敏感消極、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放棄的厭世想法,甚至發展出自我傷害的極端行為。
那么,我們就迫不及待要要問到,孩子的內外痛苦情緒以及自我傷害的思維是從哪里來的呢?答案是從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親身示范中學習而來的。
家長朋友們一定很疑惑,怎么可能?我們這么愛孩子,怎么可能會教孩子自我傷害呢?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怎么舍得讓孩子內心痛苦壓抑呢?不得不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早已經違背了自己的初衷,盡管是無心的,但卻是事實;
舉例說明:每當我們帶著情緒來管教孩子的時候,每當我們氣急敗壞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每當我們焦慮不堪著急得難以入睡的時候,每當我都火急火燎,與孩子爭吵不休,把家里搞得雞飛狗跳的時候;
實際上,我們都在向孩子示范了對自己的傷害,因為科學家早已證明,當一個人氣急敗壞大大怒火的時候,此時所呼出的氣體是有毒的,能夠把小白鼠給毒死,所以難怪有人說,生氣實際上就是在慢性自sha,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不是如何更好地愛孩子的問題,而是先要解決如何正確科學地先愛自己;先關照以及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避免掉進自我傷害的消極模式中,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討論如何愛孩子;
否則,我們只是在打著愛孩子的名字,肆無忌憚地傷害孩子,給孩子復制了大量的消極負面的情緒模式,把孩子推到萬劫不復的情緒深淵,而無法自拔;
而當孩子長時間處于自我傷害模式的痛苦泥潭中的時候,孩子的問題又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嚴重,就容易發展出更加致命的消極思維模式。
我是賴老師,專注于手機游戲成癮研究。歡迎大家在評論處分享自己教養青春期孩子的經驗或感觸,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師傾訴孩子問題及困惑,希望能為每個無助的父母及家庭點亮希望的燈!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