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一種,以前你的父母怎么對你,現(xiàn)在你就怎么對你自己的孩子?
是不是突然覺得教育是一場輪回?
但是我想說的是“NO”。
家長會覺得是一場輪回,那是因為家長還是用以前父母的方式來教育現(xiàn)在的子女。
不聽話,罵,打。
不寫作業(yè),罵,打。
過度玩手機,罵,打。
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回家罵,打。
一根祖?zhèn)魈贄l,越用越好用。
那么,當年你怎么“嫌棄”、反抗你父母;
現(xiàn)在你的孩子,就以同樣的方式來反抗你。
孩子為什么會“嫌棄”自己的父母呢?
主要源于家長,不了解孩子成長的心理,導致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從而引起孩子“嫌棄”父母。
每一個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都是不一樣的。
家長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應該隨著這些階段發(fā)生改變。
就針對今天的問題,我們來探討下,為什么孩子會“嫌棄”家長?
家長究竟是什么做了什么事情導致孩子“嫌棄”?
一、無論是什么樣的父母,都會被孩子“嫌棄”
如果家長很優(yōu)秀,但孩子很普通,孩子會很“嫌棄”;
比如,相貌上的,你長得那么好看,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好看一點?
比如,才能上的,你工作那么厲害,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聰明一點?
如果家長很平凡,孩子也很平凡,孩子會很“嫌棄”;
比如,相貌上的,你看誰誰的媽媽那么有氣質、那么漂亮,你怎么不去打扮打扮?
比如,才能上的,你看看誰誰的家那么大、那么寬,你怎么不多賺點錢,給我們換個大點的房子?
上面的話是不是讓你有點難受?那我們來看看讓孩子有點兒難受的話?
再回到家長對孩子說的話:
比如,生活上的,你看誰誰的孩子那么能干,你怎么不把房間收拾干凈一點?
比如,學習上的,你看看誰誰的孩子成績那么好,你怎么不多考幾分啊?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其實都是相對的。
相愛相殺,這是一個比較普遍、比較正常的狀態(tài),我們有時候的互相“嫌棄”,其實是我們對更美好的事物的一種追求、更理想的狀態(tài)的一種渴望,只是表達方式上有點欠缺而已。
也就是說,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就會像鏡子一樣反射到我們身上。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會更加尊重我們,我們愛護孩子,孩子也會更加愛護我們。
二、不遷怒,不貳過,不要讓孩子成為家庭的出氣筒
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會給我們留言說自己的父母總愛亂發(fā)脾氣,總是喜歡雞蛋里面挑骨頭。
家長在生活上、工作上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對難題的時候會焦慮,會煩躁。如果此刻孩子有一點兒做得不如自己所想,可能就會借題發(fā)揮,大發(fā)雷霆。
家長冷靜之后,可能心里會有點兒內疚,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是已經造成的了,多次之后,孩子會更加懼怕父母,拒絕和父母交流。
要是到了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會更加無力,因為TA已經具備了走出家門的能力。所以,家長們,工作上的煩惱、生活上的煩惱不該遷怒孩子。他們懂什么,他們找你玩,有時也不是真的很想找你玩,只是覺得你好像很無聊,想讓你開心一下罷了。
所謂人心換人心,如果孩子對你說了一些讓你很難受的話,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經常遷怒孩子。
三、生活需要儀式感
前幾天有家長在群里問了一個問題:
生活的儀式感,就是讓你在和家人、朋友鬧矛盾的時候,還能想著他們的好。
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小學,我們要煮一大桌的菜給孩子吃;
比如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買一件新衣服;這就是儀式感。
營造儀式感,有時候只要花一點很小的心思,孩子是能夠感受到家長對她的重視,這能夠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念想。
想起一個冷笑話,講的是家暴問題,說是她老公每次喝醉酒回家就打她。她去找了醫(yī)生,醫(yī)生只告訴她一句話,你只要在你老公喝醉酒的時候,喝一口水,等到他睡著了再吐掉。一個月過去了,老公沒有打過她一次。她高興地跑去問醫(yī)生為什么會這樣?醫(yī)生只是默默的告訴她,你閉嘴就沒事了。
這是為什么呢?
家長會被孩子“嫌棄”,很多時候是因為嘮叨過多。
家長對孩子太愛惜了,對于孩子的一切比他對自己都還要關心。
冬天快到了,孩子要出門,趕緊讓TA穿好秋衣秋褲;
孩子吃飯沒什么胃口,趕緊噓寒問暖,生怕他餓壞了身體。
而對于孩子來說,天氣還沒變冷就開始穿秋衣秋褲,在同學面前可能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偶爾沒什么胃口,也可能是在放學路上和同學吃過零食了。
這個時候,家長們的殷切關心,對他們來說,反倒成了嘮叨。
所以,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千萬不能只建立在“我覺得”上,還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好好溝通。其實,孩子們哪會真正嫌棄父母呢。在他們第一次睜開雙眼時,在他們學會蹣跚走路時,在他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時候,你們一直是他們世界的無所不能的“神”。
所以,保持冷靜,尊重孩子,善于跟孩子溝通,才能讓家長重新做回孩子們眼中那個無所不能的“神”。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