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會有種習慣,就是孩子有問題,或者出事時,第一時間出口的話往往都是責罵。其實,當孩子遇到事情時,最沒用的就是責罵。你以為責罵能讓孩子長記性,其實責罵,只會讓孩子害怕,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都不敢再告訴父母。
父母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孩子有著親密無間的關系,但是近幾年來,很多家長咨詢我們的時候都說,和孩子的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了,孩子越來越難溝通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長長久以來對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
1、改變對話過程:例如“讓我們忘記這件事,不要再提了”,這是在質疑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有損于孩子的感受。
2、夸大其詞的話語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及他與其他人的關系。
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錯誤的溝通方式會帶來哪些后果,家長你清楚嗎?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
1、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損。這是一種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一般情況下,給孩子適當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可一直嘮叨,就等于變相的單方面指責,絲毫沒有尊重和認同的意味。
2、經常被吼的孩子,他們在父母面前沒有受到過足夠的尊重,對于他們來講,經常被吼,更不可能聽到一言一句的表揚話,大多數就是責怪,埋怨之類的。常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自卑心理,父母吼自己,肯定是不愛自己的,他們會認為連自己的父母都討厭自己。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
家長應該怎么和孩子溝通才能增進親子關系呢?
1、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不是敷衍、非只有訓導。孩子往往是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所使用的語調往往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比內容還要重要。另外“身體語言”也不可忽視。
2、安排一個特殊的日子:每周或每月,在這一時間舉行家人集會,每個人都參與到家庭事務的討論中,這是良好的交流機會,可以用來教導孩子考慮家人的感受并了解家人的重點。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
3、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所謂的負面比如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馬上給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許……”、“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也許你一時控制不住自己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說的多了,孩子對此更是無所謂的態度,所以家長再說類似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還讓孩子感到厭惡。因此,當你很生氣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去和孩子進行交談,因為人生氣的時候是會失去理智的,不要讓不理智的情緒控制住你的語言。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流
影響親子溝通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家長太焦慮,同時錯誤的教育方法以及溝通方式,雙方缺少邊界,導致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要想改善親子關系,要建立好邊界,父母控制好情緒,避免過度焦慮,改善教育方式和學習溝通技巧,更好的和孩子平等溝通。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