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對于孩子們來說,仿佛是一件“備受煎熬”的事情,而“不想讀書”也成為了父母眼中孩子叛逆的“代名詞”。很多家長都想通過“棍棒教育”來幫助孩子扭轉“不想讀書”的想法,但卻收獲甚微。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說過:“你的未來,不應該取決于你如今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壞。沒有人能安排你的命運,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掌控,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書寫?!?/p>
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說,奧巴馬希望:“孩子們讀書是為了自己而讀,別管家庭或外表怎么樣,自己的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你自己才能改變你的命運。”
奧巴馬這段話,真的是我聽帶過最好的答案了。很多時候,孩子不喜歡讀書都是因為,家長將那些大道理、想法都強行灌輸給他們,才會導致變得越來越厭惡和排斥學習。
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若是家長們能轉換一下教育方法,帶孩子去外面看看另一個世界,或許能收獲不一樣的效果,比不停地說教更有效。
當孩子說“不想讀書了”,多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講大道理更管用
①公共汽車站
公共汽車算得上是最普遍、廉價的交通工具了。坐公共汽車的感覺其實并不好,在那個小小的空間,沒有好的基礎設施,人和人之間互相擁擠、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讓人感覺窒息
②火車站
相比于公共汽車,火車的待遇和環境要好得多?;疖嚨目臻g和服務會比汽車好,但客流量也還會非常大,在客流高峰期,乘坐火車同樣是人擠人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乘坐火車的人,通常都是長途,在乘車過程中,若是乘客長期處于壓抑、擁擠的環境,就很容易造成煩躁和疲倦。
③高鐵站
高鐵是如今非常熱門的交通方式了,相比于火車,高鐵更加干凈、方便,速度也會快很多。只是相對于汽車和火車來說,坐高鐵的價格也會稍微昂貴一些。
④飛機場
飛機就不用說了,這個被稱為“有錢人的出行方式”,不是每個人都乘坐得起的。飛機是如今服務最周到、環境最好、最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了,但價格也遠高于其他的交通方式。
為什么帶孩子來這4個地方呢?
一來是想讓孩子感受到交通工具的差異。讓孩子明白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只有人們在經濟條件強的時候,才會選擇更舒適的出行方式
二來是想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如果想擁有更好的生活,那就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成,想要選擇更舒適的生活方式,就要好好學習,從小培養基礎,長大后才有資格選擇生活。
最后是想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孩子在不出門就可以“行”萬里路,“閱”盡天下。
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