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我跟你說,我兒子真的很讓我頭疼,他一丁點的學習興趣都沒有,我和他講道理,可我總感覺在和一堵墻講話一樣!”
- “我孩子作業還沒做,又拿起手機玩起來,我跟他說學習很重要,但他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如果他對學習的興趣有玩手機的十分之一,學習應該會非常好!”
- “孩子今年五年級了,對學習毫無興趣,做作業也是馬虎應付,我一和她講道理她就頂嘴,這孩子是不是叛逆期提前到了?”……
孩子把學習當作“身外之物”,在厭學的情況下還把家長的大道理當作“耳邊風”,可以說這是讓很多家長壓力山大、極度郁悶的一種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原因一: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責任感渙散。
為什么要學習?學習有什么意義和作用?想要在學習上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三個問題,是一些厭學孩子很少考慮過的問題。 缺乏學習的目標,缺少學習的動力,作業做不完無所謂,考試考不好不在乎,家長的“大道理”當“耳邊風”,老師的批評“選擇性失聰”是厭學孩子的“標配”。責任感渙散,使這類孩子成為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存在。
原因二:親子關系若即若離或支離破碎。
親子關系若即若離或者支離破碎的家庭,也容易導致孩子厭學,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有的家庭,家長為了生計,夫妻倆常年在外奔波,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監護,留守兒童存在的弊端可以一分為二,一方面隔代撫養可能會讓孩子在溺愛的“泥淖”中無法自拔,無法擁有責任意識,對學習的態度也會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家長自己常年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管不顧,孩子因為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不一定會心無旁騖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于學習中,有些孩子課余時間一直在玩手機、看電視、混日子也是出門在外的家長所無法預料的。
原因三:“嘮叨式大道理”于事無補。
一些家長比較喜歡對孩子講一些“嘮叨式大道理”,而這種“大道理”翻來覆去就那么幾句話,幾乎每天都沒什么變化,聽起來沒有多大的說服力,給孩子的感覺也味同嚼蠟。結果,家長每天都說得口干舌燥,而孩子早已“神游天外”,不把家長的話當一回事。
孩子厭學,把家長講的大道理當“耳邊風”,這種情況怎么“根治”?接下去由我這個一線教師為你支幾招:
(一)修復親子關系,陪伴孩子成長。
⑴俯下身子與孩子溝通,正視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 “你成績這么差,這周周末就不要玩了,去xx那里去補課吧!”
- “我不去!要補課你自己去補!”……
有些家長,當孩子厭學的時候一股腦兒把孩子塞到某個補課機構,企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補課”這兩個字上。結果,孩子不是抗議著不去,就是即便去了也是過去渾渾噩噩地打瞌睡,收效甚微。而且,在孩子不愿去補課的情況下強迫孩子過去,補課機構賺到了錢,但孩子的“沉疴宿疾”得到根治了嗎?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做的不是暴跳如雷或者對孩子拳打腳踢,而是俯下身子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正視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 “孩子,學習學得好的人,和學習一塌糊涂的人,將來有什么區別?”我問自己的女兒。
- “學習很差的人,將來應該和奶奶差不多,每天都在田里種地,一年可能兩千塊的收益都沒有;學習比較好的人,我覺得應該是舅舅這樣的人,坐在辦公室里都可以拿高工資。”女兒思考了一陣子后回答我。
- “那你想成為奶奶這樣的人,還是想成為舅舅這樣的人呢?”我追問。
- “當然是想成為舅舅這樣的人,我才不要和奶奶一樣呢!”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
- “那你對自己現在的成績滿意嗎?你覺得保持這樣的成績,你的未來會怎么樣,可以告訴我嗎?”
- “我對現在的成績還不太滿意,特別是英語,我覺得自己的英語還要再加強訓練,今后才有可能和舅舅一樣輕松。我做完作業之后還要多看課外書,盡量也把作文寫得精彩一些!”……
我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很少自己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講大道理,而是盡可能讓孩子發聲,讓孩子把內心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把孩子的那種對未來的危機感“活捉”。家長搞“一言堂”,孩子不一定會成為最忠實的聽眾。“不想成為奶奶那樣的人”,是我自己孩子的一個愿景,也是孩子產生危機感的“危機源”,而正好是這種想法,我覺得有可能會促使孩子“無須揚鞭自奮蹄”。
⑵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陪孩子落實具體目標。
- “你能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真好!老師說你的字寫得不漂亮,那你覺得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字寫得更好看一些呢?”
- “你想用你老師的方法來練字,一天練四行也挺好的。那爸爸從今天開始和你一起練字,看誰進步更大,好不好?”
- “你決定一天看半個小時的書,說到可要說到哦!接下去,媽媽陪你一起看這一本書,然后我們把書中有趣的地方說給對方聽,看誰說的更具體生動,你看行嗎?”……
當孩子意識到了“危機感”,那么家長就應該與孩子一起制定近期的學習目標和一個階段的學習目標。目標定下來后,不單單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在后續的執行中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在落實具體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家長要起到相應的作用,該提醒就提醒,該指點就指點,而不是充當“稻草人”。學習目標無法落到實處,還不如不制定相關的學習目標,虎頭蛇尾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的學習態度越變越差。孩子練字的時候,家長陪練,“藝術家庭”就會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孩子讀課外書的時候,家長陪讀,“書香家庭”的氛圍很容易就形成了。
⑶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別把孩子當“附庸品”。
孩子到了五六年級或者上了初中,其自尊心就會薄如蟬翼,家長一定要用心呵護。如何呵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這個“渡劫期”呢?一方面家長要充分信任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另一方面別把孩子繼續當“提線木偶”,而要把孩子當作“小大人”,給予對方相應的尊重:學習上的策略與對方商量,家里的一些重要事情也可以與對方商議,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的份量,讓孩子在一個家庭里擁有一定的“存在感”,而不是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庸品”。
(二)轉變方式,用家長的自我批評喚醒孩子的責任感。
⒈少一些溺愛和“嘮叨式大道理”,多一些言之有物的方法指導。
- “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人家每次的成績都比你高那么多,看到你的卷子我都想把卷子燒了!”
- “我怎么會有你這個孩子,跟你說了多少遍要背誦,要看書,要練字,你在看看你的卷子,字寫得亂七八糟,填空題一大堆沒做,這次又考不及格,你對得起我嗎?”
-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我給你買手機是為了鼓勵你學習更認真一些,而不是讓你把手機當成游戲機!”……
一個朋友,家里條件不錯,但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前不久,他為自己才上五年級的孩子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其本意是為了“鼓勵”孩子認真學習,但事與愿違,他孩子拿到手機之后對作業毫無興趣,玩手機玩到凌晨也不覺得累,反倒是上課的時候昏昏欲睡,放學后對家長的“嘮叨式大道理”充耳不聞。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她)一部智能手機”,這句話可能會有點偏激,但我們必須清楚,孩子對智能手機的興趣十有八九會超過對學習的興趣。家長想要鼓勵孩子,要用妥當的鼓勵方式,可以是精神獎勵,也可以獎勵孩子某一本對學習有益的書籍,但那些可以“秒殺”孩子學習興趣的“獎勵”,一定要杜絕。“嘮叨式大道理”孩子不喜歡聽,也很難聽進去。而對孩子進行一些言之有物的方法指導,無論對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都是“及時雨”。在學習方面,大部分孩子都不希望家長得到家長“指指點點”,而希望得到家長誠懇的指點。
⒉戒吼少動手,家長多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所出的問題。
- “你這是要氣死我嗎?現在都幾點了還不去做作業,你這是欠收拾嗎?”
- “我怎么生了你這么熊孩子!我上輩子是不是造了什么孽!”
- “不給你一點顏色,你還以為我是吃素的得道高僧吧!”……
一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上的不作為,往往會怒不可遏,經常用大吼大叫或者直接動手的方式企圖讓孩子“痛改前非”。然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卻在這種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拾級而上,甚至一些性子比較烈的孩子會與威信不在“服務區”的家長對抗起來。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戒吼少動手,一方面大吼大叫確實挺累的,對孩子動手也是一種體力活,而且打在孩子身上也疼在家長心頭;另一方面無論是大吼大叫還是對孩子拳打腳踢都有很大的“副作用”,這種“副作用”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劇。家長在抱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何不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經常在孩子面前上演“機不離手,人機合一”的“現場直播”?家長在指責孩子整天都不看書的時候,家長何不反省一下自己一天到晚到底看了幾頁書?家長指責孩子的字寫得和“畫符”差不多,何不反省一下自己寫出來的字到底有多漂亮?
⒊家長多做自我批評,試圖讓孩子擁有“攬責心態”。
- “對不起,孩子,你之所以這一段時間成績不好,是因為我沒有陪伴在你身邊!”
- “你字寫成這個樣子,我也有責任,如果我經常抽出時間陪你練字,你不會寫出這么差的字來!”
- “最近一段時間我太忙了,連你們班主任老師組織的家長會我都沒空參加,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孩子,我向你道歉!”……
家長如果是“原件”的話,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一旦“復印件”出現了問題,家長這個“原件”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孩子,打罵孩子,而是檢查自己這份“原件”是不是存在哪些瑕疵。當家長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時候,孩子也會不由自主地從自己身上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具體原因,那么家庭教育的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三)家長要當好孩子的榜樣。
【1】尊師方面,家長要充當孩子的榜樣。
- “你們老師這么拼命,是因為你們考得好他就有獎金!”
- “就算你學得和你的老師一樣好又怎么樣?還不是一個月xxx錢的工資?”
- “你們那個老師,是我小時候的同學,他小時候的成績好像也就那樣呀!”……
當家長說此類話語的語氣里充滿著對孩子老師的不屑,那么孩子還會尊重自己的老師嗎?不尊重自己老師的孩子,還能在學習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嗎?敬其師信其道,連老師都不尊重,想要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無異于癡人說夢。在尊師方面,家長要成為孩子的表率,才能讓孩子打心眼里尊敬老師、尊重知識,珍惜眼前大好的學習時光。
【2】學習方面,家長要充當孩子的楷模。
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為一位老太太讓座,老太太與我攀談起來。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太太告訴我,她的兩個孫子都考入名牌大學,現在他們都是碩士研究生,再過半年就要碩士畢業又要準備讀博了。她又說,在這兩個學霸上小學的時候,倆孩子都是由她帶的,孩子的父母都在省城里上班,沒時間照管孩子。
- “作為一個奶奶,您是怎么把兩個孫子培養得這么出色的呢?”
- “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就是在兩個孫子做作業的時候,我也把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書呀,報紙呀拿出來看一看。”
- “其實我也不認識幾個字,但我做出了樣子,兩個孫子就對我看的書和報紙充滿了興趣!”……
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順便拿出書籍或者報紙來閱讀,讓孩子感受到書香的魅力,讓孩子在做完作業之后不由自主地想去拜讀家長到底看了哪些“有營養”的書,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3】責任感培養,家長要充當孩子的表率。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首先家長自己要充滿責任感,答應別人的事情必須做到“一口唾沫一個釘”,答應孩子的事情也不能“我只是隨口說說”。因為,一旦家長“隨口說說”的內容多了,孩子就不會在乎家長說的每一句話,甚至把家長平時說的那些大道理都當作“耳邊風”,那么孩子的厭學癥狀家長無法“根治”也在意料之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成為孩子的正面榜樣,孩子不想受到正面的影響都難。
總而言之,當孩子厭學的時候,家長自己要懂得“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的道理,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修復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陪孩子落實相關的學習目標;然后轉變原有對待孩子的方式,戒吼少動手,用自我批評的方式當好孩子的“原件”,充當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擺脫厭學的“泥淖”,逐漸在刻苦學習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