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頭疼的問題,有句話說的好,“不寫作業母慈子孝,寫起作業雞飛狗跳”,今天給大家分享利用椰殼效應,幫孩子克服厭學情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厭學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一種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的表現,厭學情緒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習遇到困難,與同學老師關系不好等等,如果家長不能正確引導,會對孩子的學習及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般來說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厭學情緒,主要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后寫作業不積極,整天喊苦喊累等等。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許多家長使出渾身解數仍不見效果,因此為此苦惱不已。
濤濤最近不愛學習,據老師反映,上課不認真聽講,在課堂上搞小動作,一會兒和同學竊竊私語,一會兒又低著頭,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爸爸也發現孩子對課后作業的態度很敷衍,每天都要催著他寫作業,而且他做作業一點也不認真,一會玩筆,一會停下來吃個水果,為此爸爸批評了他好幾次,可是根本沒有用。一次爸爸看到濤濤扔下寫了一半的作業去看電視,非常生氣對濤濤斥責“怎么老是不長記性呀!跟你說了好多遍了,寫作業就寫作業,不能玩別的,趕快把電視關了”,濤濤不情愿的關掉電視寫作業去了。
當孩子表現出厭學情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去批評教育,但是這樣只會引起孩子內心的排斥和不耐煩,很有可能加重厭學情緒。其實相比苦口婆心的說教,家長可以適時運用椰殼效應來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
什么是椰殼效應呢?
從前有一個孩子很不喜歡吃飯,一天爸爸帶回來一個新穎別致的椰殼,看到孩子愛不釋手后,父親靈機一動把椰殼鋸成兩半給孩子做成飯碗,結果孩子就愛上了吃飯,這種現象就叫椰殼效應。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父母運用正確的方法,孩子的厭學心理就能迎刃而解,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椰殼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該怎么做呢?
- 換一種方式來要求孩子,孩子有了厭學情緒,心情十分煩躁,如果這時再去批評教育,無異于火上澆油,這時孩子會更加反感家長。不妨換一種方式,比如當孩子不想寫作業時對他說:“今天晚上我們要開家庭會議,需要你的參與,所以你要趕緊把作業寫完”,一方面孩子會對家庭會議很感興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認為受到大人的尊重,這樣他就會盡快把作業做好。
- 以興趣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多半是因為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如果可以喚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然就可以消除厭學情緒,為此家長要了解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分析,教孩子一些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比如對于作業問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完成,父母不要反復督促或者提醒,只要孩子能及時完成即可,當然如果孩子作業的質量出現了問題,也應該和孩子溝通,共同尋找提高作業質量的方法。
- 家長還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歷史的時候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枯燥的數學公式時,讓孩子和家人進行一場背誦比賽等等。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