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陽臺
“老師您好,無意間讀到您的專欄,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也能解決我的許多困惑,謝謝!作為一名高三學生,我覺得這幾天有點厭學情緒。我的數學很差很差,其它學科也是一般,不能算好,如果高考數學超水平發揮可以及格的話,就可以考一個很好的二本甚至是一般的一本。我對數學,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害怕的,我害怕考數學。馬上就要高考了,壓力挺大的,因為我覺得自己會考不好,總分上不去……那就糟糕了。”
距離高考越來越近,滿打滿算也就46天,許多孩子的這種厭學情緒越來越明顯。高三也經常被稱為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不管是多么堅強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那么一刻覺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需要更強大的力量支撐一下。有過一個權威的數據統計,高三有近六成左右的學生在高三這一年的不同學習階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雖然孩子們具體表現各不相同,但是這樣的厭學情緒對于孩子的高考發揮具有很強大的摧毀作用。
那么,作為高三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厭學情緒的存在,究竟該怎么做才是合適的呢?
首先,高三父母到了現在這個時刻,要對自己孩子一個合適的定位和評價,孩子的學習成績能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有沒有提高和進步的空間,基本上是可以預判的。如果盲目的追求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只會讓孩子覺得學習無望。明確目的,接受允許的進步和退步,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自信心,尤其是倒計時40多天的時候,父母要放下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接受孩子的現狀,告訴孩子這是最好的狀態,即使只有二本也是這個話,父母認真做好后勤保障,保持家庭氛圍的安靜。
第二,父母要讓高三孩子進一步深刻明白平時的考試只是一種訓練和發現自己的缺點弱點的過程,平時考得不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要知道這比在高考時看著問題發蒙要好1000倍。你和孩子說“因為只有高考的分數才管用,平時考的試都是為發現問題做鋪墊,你現在的問題越多,就可以提升的空間越大,也不一定全部彌補,多彌補一些,就會提升更多一些”,古人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高三父母要告訴孩子,分數只是體現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而已,每個生命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能以分數和高考來斷定一個人最終的成就。這當然是對一些厭學比較嚴重的孩子,希望給他們一個另外的出口,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不妨從美術這條路,有的孩子喜歡音樂或者表演,那就試著從音樂或者表演藝術的角度尋找突破口。
最后,高三父母切忌把自己的期望和愿望強加給孩子,好像孩子是替自己完成什么未了的心愿,例如有的父母上過高中,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把握,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現在讓孩子承擔這個重擔,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孩子厭學的一個根源之一。因此,要破除這個執念,讓孩子明白,經歷高考是他人生的一段燦爛經歷,和父母沒有太大的關系,他只有為未來自己的人生努力打拼,才會有積極的內心動力。
有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復習迎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精力也需要體力,并不是孩子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學的,還需要看運氣和天賦,有的專業有天賦測試,例如我兒子所在的建筑學專業,是需要天賦的,不僅僅是畫畫的基礎,而是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出眾的表達能力。父母只有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有父母真誠的支持和鼓勵,孩子才會知道他并不是孤獨,成功可以一家人分享喜悅,失敗了也會有棲身的港灣,也會有父母的理解和安慰。
當孩子擁有父母穩定的愛和支持,而不是帶有不可知的壓力,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會發現學習的本意,就會慢慢走出厭學的泥潭,即使是在高考之前,也會觸發其內心的動力,不斷奮發。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