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父母在后臺留言說:
“我家孩子感覺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問他在學校怎么樣,永遠都是就那樣唄。如果多問幾句的話,就會非常的不耐煩。”
“兒子不允許我隨意進他的房間,還不允許我動他的東西。給他收拾房間還要被他臭罵一頓。說我不尊重他的隱私,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就亂動他的東西。”
“以前是給他買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衣服,現在是各種嫌棄我們買的衣服,只有他自己看中的款式他才穿。”
……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經過統計,問這些問題的家長大多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也就是13-18歲的孩子家長,他們的問題也大多是關于青春期的問題,厭學、早戀、沉迷游戲、頂撞父母、無法溝通……
從留言中,可以看出家長們迷茫和困惑,孩子本來是個乖孩子,怎么上了初中,就變了個人似的呢?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叛逆的孩子,也不能就被定義為壞孩子,如果家長能夠正確利用青春期這個階段,那么青春期也能成為孩子成長的跳板期。
今天,小花老師就來和各位家長們聊一聊關于青春期孩子的那些事兒。
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次出生
人的一生,會有兩次出生,第一次出生就是來到這個世界,第二次出生就是青春期。
從神經生物學上來說,青少年的大腦處于飛速的發展期,大腦的皮質層異常的活躍,有很多神經元進行重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就像0-2歲嬰兒大腦中的神經元重組一樣,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第二次出生。
這個第二次出生是具有社會性的,這樣的大腦發育讓他們即不能用看成人,也不能用看孩子的眼光來理解。有些看似逆反的行為其實是大腦發育的一個外顯的必然過程。
同時,在他們生理成熟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突然而強烈的荷爾蒙變化。這種荷爾蒙和新的大腦發育結合的力量是勢不可擋的,負責很多成年人功能的前額皮質,會造成沒有任何預兆的突然波動的情緒問題。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前一分鐘還很高興,下一分鐘可能就會對你粗暴、蠻橫。另外,有些孩子的身體生長速度非常快,以至于他們會真正經歷成長之痛,他們的身體真的會疼。
所以,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發生變化是正常和健康的,因為這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部分。
青春期,千萬別和孩子“硬碰硬”
其實,家長們也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進入青春期,但是對于青春期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種種行為卻并不是特別了解。
孩子身心變化的同時,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卻并沒有改變,因此親子之間的沖突也就越來越多。
就像在電視劇《小別離》中,海清飾演的媽媽從小到大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唯成績論,經常對孩子說:“沒有好成績,就等于這輩子都毀了。”
小時候呢,孩子聽話,沒有什么反駁,但是對于13、14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媽媽的期望和壓制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厭煩學習、變得枯燥壓抑、迷茫束縛。
記得劇中有這樣2個場景:女兒還沒有睡醒,就被媽媽叫醒背單詞;放學回到家,從書包里拿出一沓卷子無奈的嘆氣。
這些壓抑的情緒終于在后來,媽媽發現女兒寫小說“不務正業”的時候爆發了。
媽媽責罵、恐嚇,女兒惡言相向,隨之媽媽情緒失控,威脅女兒,最后女兒的反抗和叛逆越來越厲害,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極強,他們追尋自我和個性,如果父母硬碰硬的教育孩子,只會適得其反。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懂得適當的示弱,不僅僅是為了平息爭端,而是給孩子、給自己一個思考、反省的機會。
就像劇中的爸爸,在沖突過后并沒有擺出強硬的架子,而是給孩子留下一張紙條:孩子,我依然愛你。
女兒看到后,主動向爸爸承認錯誤,并道歉。
這樣的道歉是發自肺腑的認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強勢的打壓下被迫的屈服。
所以,別想用自己對孩子小時候的那份權威再去和青春期孩子硬碰硬,認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
抓住青春期的教育機會
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
?
大腦尚在發育并不是做出錯誤選擇和錯誤行為的借口,但這確實有助于父母和老師們理解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情感聯結,需要有教益的、和善而堅定的管教以及良好的生活技能,還需要有大量的耐心。
那么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們該如何把握“管”的分寸,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各種問題中解脫出來呢?
1、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進行強制性地干涉
在青春期階段,很多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一些小秘密。比如有些孩子情竇初開,家長發現后,就開始慌張,試圖翻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其實這是一種極為不尊重的行為,最后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丟失對你的信任。
如果真的發現孩子有早戀的傾向,建議家長可以通過書信內容和孩子進行溝通,不強制反對,而是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分清主次,做好決策。一切教育和引導的基礎都是信任,而這種信任應該從尊重開始。
2、從行為背后,看見孩子的訴求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的叛逆行為,很多家長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罵孩子,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送進了管教學校,用極端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為。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為什么會出現下面這些問題?
就像《小別離》劇中的女兒為什么要寫小說,為什么要因為寫小說這件事和媽媽翻臉?其實,女兒寫小說只是想以此來安慰自己的好朋友,而媽媽一直說這個小說是“破東西”。
父母眼中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其實代表的是女兒珍視的友情。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現的種種問題并不是要遠離你,故意頂撞你,而是通過這些信號告訴你,其實他想要的是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處,他們也已經慢慢長大了。
3、巧妙溝通,學會傾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人們很容易想給建議或表達你的消極的想法,但當你和你的孩子想要說話的時候,你的工作只是在聽的那一刻。當你說的少了,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多少會說一些內心的事。所以建議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少說多聽。
當孩子開始和你吐露心聲,你們之間的情感聯結就會重新建立,這時親子之間的一個擁抱或者一次握手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溫暖。
孩子不想溝通,可能是我們沒有給他好的溝通環境,學會傾聽,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營,多一些耐心、理解和包容,就是與你的孩子進行連接最有效的方式。
▼
教育專家默薇老師提出: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機會。
當我們越來越了解青春期熊孩子的特點,與孩子相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他們就更能夠順利的度過這個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的時期。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長大更是;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