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讀書就帶去工地搬磚,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不想讀書的孩子真的有用嗎?
近日,一則爸爸讓不想讀書的孩子到工地搬磚四天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爸爸問兒子是讀書好,還是干活好?兒子立馬回答說,讀書好讀書好。
在面對孩子不想讀書這件事情上,曾經聽到和看到過許多家長采取的方法都大致相同,那就是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的苦。
最典型的就是去工地搬磚,其次就是撿廢品撿垃圾。但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對孩子有用?
答案其實是因人而異的,這得根據孩子的性格、厭學程度、家庭情況,以及父母平時的生活習慣與教育觀念等。
前段時間,我在一個視頻平臺看到廣東一位媽媽發視頻說,本來是想讓不愿意上學的孩子通過來工地干活體驗下生活的不容易,好讓孩子珍惜讀書時光,好好學習。
誰知,孩子越干越起勁,一個月了都沒想要回去,而讀書的事早已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結果是這樣,那用讓孩子吃苦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逼迫孩子去讀書,豈不是弄巧成拙了?
說實話,我曾經也干過這樣的事。去年,由于孩子白天老在課堂上睡大覺,對待學習完全不上心,甚至還可以說有些厭學。
放暑假后,我就想著讓孩子去工地搬磚。干了一個星期,結果是人家竟然沒覺得有多苦,雖然不喜歡,但似乎還能忍受。
最終,我用這種讓孩子去吃苦便想達到讓孩子好好讀書的教育方式以失敗結束。
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他已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反而還事事都安排好,孩子只有被動去做的份,那么結果往往都是事與愿違。
有時,給孩子自主選擇權,支持孩子的自由,讓孩子對自己負責,他反倒可以快速地成長。
因此,對于火熱視頻中爸爸因讓孩子搬磚,并取得不錯結果一事我是持保留意見的。
俗話說,千人千面。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植物世界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天底下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對別人家孩子有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一定就對自己家孩子有用。
這世界本就不存在對任何孩子都有用的萬能方法,方法只有適合自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是父母所能遵循的基本教育理念。
那火熱視頻中的這位爸爸用讓孩子搬磚的方式以鼓勵孩子好好讀書,又為何能夠有不錯效果呢?
在翻看了這位爸爸所有的視頻內容后,我發現,原來他們是單親家庭,媽媽在孩子一歲時就去世了。
爸爸一人將孩子拉扯大,十幾年里爸爸對孩子的愛與陪伴,孩子本身也挺懂事,這可以從爸爸的視頻中看出。
爸爸腳受傷,背著爸爸走,為爸爸心疼。每次送上學孩子都要回頭跟爸爸揮手再見。
孩子會因為看到爸爸悲傷,自己難過地哭泣,還將對爸爸的愛寫進了自己的筆記里。
孩子本身就是個好孩子,而父親也是傾盡一切地去愛孩子了。
因此,當爸爸知道孩子不想讀書,討厭學習時,爸爸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和讀書的重要性。
而孩子之所以能夠明白爸爸的一番苦心,也是因為懂得了爸爸對他的愛與付出。如此,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才有了效果。
最后,還是那句話,對別的孩子有用的教育法子,對自家孩子不一定也有用,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有用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