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的第13號室,一個男孩被幾個身穿白大褂的小伙子扭送進來,這個男孩被按在了病床上,并被麻利地捆在了床上,只見一位醫生模樣的人手拿儀器的兩個端子,問男孩:“你是不是有網癮?”
“我沒有網癮!”男孩一邊試圖從捆綁的繩子里掙脫出來,一邊大聲說。
醫生把兩個端子分別放在男孩的兩個太陽穴上,一股強大的電流出現,使得男孩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你是不是有網癮?”醫生又問。
“沒有!”男孩一邊大聲回答,一邊拼命掙扎。
又一股強大的電流沖向男孩的太陽穴,男孩再次被電擊得整個身體顫抖起來。
“你是不是有網癮?”
“沒有!”
男孩的話音剛落,一股更強大的電流擊打得他身體抽搐起來。
“你有沒有網癮?”
“我有,我有,求求你放了我吧。”男孩哀求道。
“那你知道自己錯了嗎?”醫生問。
“我錯了,我錯了,都是我的錯!”男孩驚慌地說。
“那你愿意向你的母親承認錯誤嗎?”
“我愿意。”
很快男孩就從13號室被帶出來,來到正在外面等候的母親面前,他一見母親,撲通跪倒在地:“媽媽,我錯了。”
母親一把抓住男孩,眼淚嘩嘩流下來。她一邊抱住男孩,一邊對醫生說:“大夫,你真是神醫啊,我兒子從來沒有跟我認過錯,更不要說給我下跪了。謝謝你啊大夫,你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這是網戒中心特別常見的一幕。這個男孩有嚴重的網癮,父母怎么教育也改變不了他。管得輕了他不聽,管得重了他抗拒,再重些,他就會跟父母爭吵,然后就是離家出走,吃住都在網吧里。
男孩是典型的網癮問題少年,他除了上網,還跟一些壞孩子湊在一起,經常打架斗毆,有一次他被人砍了好幾刀,住進了醫院。
母親無奈,只好把他送到了這里,沒想到經過醫生的一次治療,孩子就有了這么大的轉變。
那么這個醫生是誰?他為何有如此高超的“醫術”?
令人恐懼的“電擊療法”
這位大夫名叫楊永信,是臨沂網戒中心的靈魂人物,他擅長使用“電擊療法”治療網癮,深受家長的信任和喜愛。所以他這個網戒中心開辦以后,幾乎住滿了前來求醫的孩子和家長。
正如前面描述的一樣,楊永信治療網癮少年,使用的是一種治療儀,這種治療儀簡單來說,就是通電以后,拿電極接觸患者的太陽穴,這樣就會產生電擊效果,電流從0到5毫安,有時會使用更高的電流強度,而人體的安全電流為10毫安。
楊永信對患者使用電擊,選擇電流強度的依據就是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比較容易馴服,則使用較低的電流,如果患者不順從甚至抗拒,那就要增加“劑量”。
楊永信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個名叫武旭影的22歲女孩被父親帶到了網戒中心,武旭影堅稱自己沒病,還對父親拳打腳踢,一邊打還一邊罵父親是“賤人”。
這時候,楊永信微笑著走了過來,他讓幾個小伙子把武旭影架到了13號室,讓武旭影的父親在外面等候——這是網戒中心的規矩,在給網癮患者治療的時候,是不允許家長進去的。
在13號室,楊永信只用了40分鐘的治療,女孩就走了出來,她見到父親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流滿面地向父親道歉,懇求父親原諒自己的無知和無禮。
父親一下子被驚呆了,等他反應過來之后,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要知道,他的女兒染上網癮已經三四年了,這三四年里,他無論用什么辦法也沒有改變女兒的毛病,反而造成女兒的逆反,現在楊永信幾十分鐘就讓女兒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于是“楊神醫”三個字從他嘴里脫口而出。
楊永信
其實這位楊神醫治病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套路,他首先讓幾個小伙子把病人架到13號室,然后把病人綁在床上。
楊永信會對病人提出幾個問題,而他提出的問題幾乎都會遭到病人不同程度地抗拒,然后他再根據病人的抗拒程度,選擇合適的電流強度。
當然治療也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有的病人只需要很低的電流就能讓他做出改變,而有的病人會頑固些,楊永信就會選擇高一點的電流,一次電擊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反正楊永信有足夠的耐心。總之,直到取得滿意的療效,他才罷手。
凡是送到中心來的病人,往往病情都比較嚴重,低電流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凡是在13號室接受過治療的病人,往往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有的人被電擊時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有的人會手心或者額頭出血,有的人甚至出現了暫時性失去意識。
一般第一次來的病人都要經過強電流電擊,之后如果他們再犯網癮,或者對楊永信有抵觸和抗拒,他們就會接受二次電擊治療。嚴重的會接受一整天的電擊。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很少,因為只需一兩次電擊治療,很多病人都會終生難忘。
在網戒中心的治療,楊永信不僅讓病人住院,而且還讓家長同住。楊永信的觀念是,不僅病人需要治療,家長也需要心理治療,因為病人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造成的。
所以在中心的住院處,每個房間都有大床,是供家長住的,大床的旁邊有一個折疊床,這是供病人睡的。
一位在中心接受過治療的少年小輝曾經在網上發帖,稱網戒中心的所有治療手段都是以電擊為基礎,他說,電擊太恐怖了,簡直生不如死。不論多么頑劣的少年,只要經過電擊治療,都會毫無例外地屈服。
當有人拿小輝這個帖子向楊永信提出質疑的時候,楊永信說,這個小輝是沒有治愈的特殊病人。電擊治療不是萬能的,雖然是98%的治愈率,那也有例外,小輝就是一個例外。
心理點評課
電擊無疑是楊永信治療網癮的核心環節,但這不是唯一的環節,在楊永信的網戒中心還有一個治療程序那就是進行心理點評。
在網戒中心,病人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做盟友。楊永信每天要求盟友寫日記,當然他要對每個盟友的日記進行審閱,這有點像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業。
有些盟友會在日記中寫下對楊永信的不滿,楊永信看到之后,會認為治療不夠,于是將寫日記的盟友帶到13號室再進行一番電擊療法。
聰明的盟友當然會接受這個教訓,以后寫日記的時候,會揣摩楊永信的心理,寫下楊永信想看到的內容。所以盟友們的日記,可以說寫的都不是盟友的真實思想。
如果有記者想采訪楊永信的心理點評課,楊永信也不拒絕。有一次,一位記者就親臨中心感受了一堂點評課。
中心的住院處,設在一座六層小樓,盟友和家長都住在二樓和四樓。在二樓的樓道口,設有一道防盜門,進了這個防盜門,里邊還有一個同樣的防盜門,而在兩道門之間,有專人值班。有意思的是,值班人員都是家長,也就是說,楊永信把家長們也組織起來,參與住院處的管理。
記者詢問為什么要設兩道防盜門,楊永信回答是為了防止盟友逃脫。看來這些住院的盟友是受到嚴密看管的。
記者還注意到樓梯間用粗布纏上了防護網,當問及為何要設防護網時,楊永信回答是為了防止盟友自殘。這說明在這里治療的盟友具有自殘的傾向。事實上,很多盟友都曾經有過割腕等自殺行為,但奇怪的是,網癮少年在外面自殘的情況卻非常罕見。
據楊永信介紹,心理點評課才是治療體系的核心。他認為網癮的孩子都有性格缺陷,而心理點評就是要矯正他們的心理缺陷。
心理點評課開始了。課堂設在一個大廳里,100多名家長和同樣數量的盟友分坐在兩側,心理點評師站在他們中間。
課堂上,細心的記者發現盟友佩戴著三種不同顏色的胸牌,記者就問,胸牌為何會有黃、紫、黑三種顏色,楊永信回答:“是為了區分盟友所處的治療階段,比如,黑色標志著二次入院。”
這堂課圍繞一位盟友想吃煎餅卻沒有吃到,因此跟母親發生爭吵進行討論,楊永信要求盟友和家長都要發言。點評師的工作就是對盟友和家長的發言進行點評,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有趣的是,當時的心理點評師竟然是在這里受過治療的一位網癮少年,他2007年出院,之后經過努力考上了大學,學的是心理專業,畢業后就到這個網戒中心做了點評師。楊永信稱他是“精品”。
誰給的電擊權力
在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共有100多個床位,大多情況下床位都是爆滿的,可見求治的網癮少年之多,也足見楊永信和他的網戒中心多么出名。
2008年,楊永信和他的網戒中心被制作成《戰網魔》的電視紀錄片,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楊永信更是名滿天下,他也成了很多家長心目中拯救網癮孩子的救世主。
楊永信從此名利雙收,他的中心先后收治了數千名的網癮少年,每個少年住院大約4個月,而每個月的費用在6000元以上,這些網癮少年給網戒中心創造的經濟效益高達8100萬元人民幣。
楊永信也因為收治了這么多的網癮少年,被吹捧為“全國戒網癮專家”,他的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甚至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
隨著各種榮譽加身,對楊永信的質疑也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質疑之一:網癮是不是精神疾病?
對于這個問題,學術界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教授郭萬軍說:“目前在國際國內的疾病分類標準中,都沒有把網癮明確界定為精神疾病。”
既然網癮并沒有明確界定為精神疾病,把這種疾病當精神病來治療顯然是違反科學的,不僅違反了科學,而且也有違法的嫌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卓小勤認為,所有的疾病都必須符合疾病的分類標準才能夠進行診斷和治療,目前,網癮并沒有納入精神疾病范圍,也就不能作為精神疾病進行治療。
質疑之二:誰給了楊永信電擊青少年的權力?
對于這個問題,有人首先對電擊所使用的儀器提出了質疑,結果證明,楊永信所使用的電擊儀器,存在嚴重的問題。
電擊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歐洲屠宰場,當時工人屠宰牲畜的時候,為了防止它們亂動亂跳傷及工人,就會先對牲畜進行電擊。
楊永信所使用的治療儀,實際上是一種電休克治療儀,原本是用于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的,現在被用來對付意識正常的少年。
特別是這種儀器根本就沒有獲準生產,多年以前就已經不再銷售了,這樣一種非法又不對癥的儀器,居然被用在了治療網癮上,可以說既不科學,又不合法。
在輿論的壓力之下,2009年楊永信的網戒中心被勒令關閉,他的電擊治療法也被叫停。
楊永信如今怎樣
楊永信的電擊治療受到很多質疑,他的網戒中心被人稱作“新時代的集中營”,他自己也被人們用“非人性”“喪心病狂”“頗似邪教”“臭名昭著”等詞語來形容。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楊永信沒有受到任何法律的懲罰。
相反楊永信現在過得并不差,他于2008年當上了臨沂精神衛生中心的副院長,還在2010年榮升中心的一級主任醫師。
楊永信
在最近的一次臨沂市精神衛生大會上,楊永信以專家的身份出席會議。在一個精神科培訓開班儀式上,楊永信成為了主持人,他還是這個培訓活動的指導教師。
楊永信和其他人申請了一項專利,這項專利是一種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專利,他對外宣稱,治愈率高達98%。
也就是說楊永信繼續以專家的身份,活躍在精神病研究和治療領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