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網癮嗎?
前兩天,常熟有個14歲男孩悶在家里迷上了手游。父親教育了他一頓,他竟爬上6樓天臺想要跳樓。
民警到達現場后,男孩情緒十分激動,聲稱有人過來就馬上松手跳下去。
民警為了安撫男孩,便和他聊起了游戲,還和男孩說“我給你個榮耀王者的號,五十顆星。”
男孩聽到這句話,情緒果然放松下來。
民警不動聲色慢慢靠近,趁機救下了男孩。
很多父母在評論區留言,吐槽自家孩子也深陷游戲,無法自拔。
如何才能把孩子從手機游戲的沉溺中“搶”回來,已經成為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
雖然說愛玩游戲并不代表著成癮,但是,如果家長不提早教育,就很有可能發展為一種網絡成癮綜合癥。
什么是網絡成癮綜合癥?
它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簡稱 IAD 。
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網癮比例高達14.8%,其中初中生11.8%,高中生15.9%。
網癮已經成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殺手,會對他們多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身體方面:可導致視力下降、記憶力下降、腰酸背痛、失眠頭痛,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發生,降低個體免疫力。
心理方面:導致孩子對學習和生活興趣減少,為人冷漠,與現實疏遠等。
關于網癮的界定,美國心理學家楊格提出診斷網絡成癮有10條標準,家長不妨對照這些標準來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
楊格認為上述10種情況,在1年間只要有過4種以上,便可診斷為網絡成癮綜合癥。
形成網癮的心理原因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網癮形成機理如同煙癮、酒癮一樣,同樣是操作條件反射形成、鞏固、習慣化的過程。
上網是操作過程,網上嘗到的”甜頭”是強化物,上網操作和”甜頭”強化物的結合稱為強化,多次強化后,便形成了”網癮”操作性條件反射。
青少年產生網癮的心理原因有以下4個:
1、陰性強化:逃避現實中的煩惱
陰性強化,是指行為的后果可以避免和減輕某種痛苦和不快,當網絡成癮后現實的適應功能明顯受損。
孩子之所以沉溺網絡,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各種無力解決的問題:
人際交往失敗,需要得不到滿足
學習壓力太大,不堪重負
和父母的關系差,親子之間缺乏交流
這些苦惱壓抑著孩子的內心,他們需要一條途徑加以宣泄。
而擺脫這一境況的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再回到網絡中,用網絡里帶來的刺激、興奮和成功的體驗趕走現實中的無助感和有價值感。
2、陽性強化:在虛擬世界中強烈的自我實現欲望
陽性強化,是指行為的后果有明顯的正性獎勵作用使行為獲益,從而使該行為的發生頻率增加。
在虛擬世界里,他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英雄人物,完成偉大使命,獲得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這種“美好”的感覺,促使他們不斷去網絡中體驗。
3、孩子的性格因素
一般沉溺于虛擬世界的孩子都比較內向,固執敏感偏激,不合群容易情緒化等,這使得他們在待人接物上缺乏毅力和恒心,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消極悲觀。他們選擇去網絡中去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4、家庭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工作忙,對孩子玩游戲放任不管,不履行教育職責。有的家長管教過嚴,對孩子要求太高,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總之,孩子形成網癮的原因是復雜的,不僅有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有教育、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家長要客觀地分析,找到主要原因,才能有效緩解孩子的癥狀。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網癮?
1、提高自身對網絡的認識
信息時代,合理運用互聯網,是孩子必備的能力。家長不要把它當做孩子學習的大敵。如果孩子適當的上上網,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時,家長要學習網絡知識,用自己對網絡的態度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既不能放任孩子上網,直到成癮才重視,也不能因擔心網絡危害而過分控制孩子上網。
2、了解和滿足孩子正當的心理需求
孩子之所以迷上電子游戲或網絡,主要是由于出于自身的心理需要,家長應該尊重并滿足他們,滿足孩子正當上網的要求,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滿足。
如果孩子因為孤獨選擇上網,家長需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聊天,給予更多情感的關注。
如果孩子因為缺少社會交往,想通過上網來滿足社交需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結交更多的朋友。
如果孩子想通過虛擬空間對現實的愿望進行補償,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設置一些容易成功的情景,鼓勵孩子克服挫敗感。
3、和孩子約法三章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和內容。
(1)控制上網時間
每周最多2到3次,每次上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前,連續操作1小時后應該休息15分鐘。準時笑網,不找任何借口,不寬容。
(2)限制上網內容。
上網前一定先明確上網的任務和目標,把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和內容列在紙上,不迷戀網上游戲,堅決不上黃色網站。
4、改變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沉迷網絡后,采取的教育方式過于單一粗暴。不是打罵體罰,就是威脅恐嚇,試圖讓孩子放棄網游,專心學習。
很多孩子迫于父母的壓力,表面上不玩了,卻在背地偷偷摸摸玩,甚至養成了父母偷錢逃課的壞習慣。
那么,家長應該怎樣改變呢?
(1)重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比如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談心,承認自己之前的不當處理方式,聆聽孩子的想法。
比如,引導孩子協調學習和游戲的關系,如果孩子已適當減少上網次數和時間時,給予肯定。
(2)以新習慣取代舊習慣
網癮是一種習慣。要戒掉網癮,就需要用一種新的習慣來代替老習慣所產生的滿足感。
家長要培養孩子新的愛好和習慣,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喜歡的活動,用自己的行為習慣來代替上網的習慣。
(3)尋求專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處于重癥網癮階段,家長可以尋求專業人員幫助孩子走出困惑。
最后,我想說,要戒除孩子的網癮,家長的工夫卻在網外。
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沉溺網絡的內在原因,耐心而由智慧地幫助他們走出泥潭。
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為了孩子,我們必須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