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長可能過于憂慮了,不知道你說的孩子有多大,但是年都過不好,為孩子的前途擔憂,其實大可不必。這個問題當中你說什么班都上了,可見你上的大多數都是補習班,成績上不來,你就說孩子的腦瓜不好,是不是方法不得當呢?
上補習班未必孩子取得好成績
我發現很多孩子從小到大上補習班的,成績并沒有太突出的,為什么呢?養成了從小就依賴老師的習慣,依賴老師講解題,沒有自己研究的習慣,自己去改正鉆研的習慣。
如果你的班上的太多,孩子像個陀螺一樣的,從早上轉到晚上,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沒有充分地去挖掘知識的興趣。覺得學習是個枯燥事兒,那么這個孩子還真的就學不好。
很多補習班,有的老師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里,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成績就會提升,有的時候恰恰相反。花了錢,浪費了精力,成績卻不會提升。還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為家長,找出來孩子學差的原因了嗎?
恐怕你作為家長都沒有找出孩子學習差的原因,只是把孩子送到了補習班,認為孩子成績就會提升。可見從你這里方法都錯了。
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有重要的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你僅僅得把孩子送到了補習班,還不知道這個補習班的實力和老師的水平,成績上不來,就認為是自己孩子腦瓜不好,我個人認為可能理解片面了。
如果你報了太多的班,還是每天累得夠嗆,對所有的班,所有的學習都反感不感興趣?這恐怕是主要的原因。
家長你首先要和孩子做一個溝通,看了孩子問題出現在哪里?成績差在哪里?為什么成績會差?找到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大半。
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自己去輔導
不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就覺得萬事大吉,自己一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跟蹤孩子,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研究問題的習慣。
孩子成績不好,大多數小時候沒有培養好的習慣,有的孩子沒有學習的習慣,甚至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沒有閱讀的習慣,這些都是成績好所必備的。
如果孩子厭學,可以帶她找心理醫生交流幾次,發現問題之后,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特別注意發現孩子的特長。
培養孩子是家長的責任,不管自己多忙多累,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和監督陪伴。我很佩服那些家長,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借了很多的書本,自己首先學習,然后再去輔導孩子。
現在沒有幾個孩子腦瓜不好使的,還是引導有問題
家長說孩子腦瓜不好使,不是學習的材料,現在的孩子營養都豐富,沒有幾個不聰明的,還是家長的引導有問題。或者說是學習習慣和思維的培養,還沒有培養出來。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有優點,他即使學習不好,其他方面他也有特長。比如有的偏文,有的偏理,有的喜歡繪畫,有的喜歡音樂。
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挖掘孩子的潛能,看看孩子喜歡什么哪些方面有特長?家長完全不必過于焦慮,每一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都會相對應的存在。不是學習不好,就沒有特長,一無是處。更不必杞人憂天去擔憂,或許未來他有自己的規劃呢。
找到孩子的特長,進行專業培養
如果孩子對學習就是不感興趣,或者沒有這方面的特長,那么家長完全可以發掘孩子的特長。并進行專業的培養。
比如有的孩子文化課不好,但是他有繪畫的天分,經過藝術考試,也考到了高等學府。并且從事了服裝設計等行業。
慢慢在這個行業當中嶄露頭角,進一步成為設計大師,這些都是利用特長成功的典型。
還有很多人雖然成績不好,甚至有的都沒有考到什么高等的學歷,但是經過刻苦的努力,學得一技之長,也生活得很穩定。每個孩子都有花期,有的開的早,有的開的晚,現在開的方式都不一樣。家長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慢慢去培養。
家長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應兼顧自己的事業,就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心情也就不會那么差了。
孩子考得太差,過年也沒心情,主要是你將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我教高中17年,帶過無數的學生,也見過無數的家長,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上學,辭掉工作做全職太太。每天早晚為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盯著孩子看書,守著孩子上家教班,沒事時就琢磨孩子的成績,和其他同學比長比短。如果孩子成績考差,頓時覺得自己放棄自己的一切來照顧孩子的學習,卻得到如此結果,心灰意冷。這樣自己累,孩子也累。如果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能兼顧自己的事業,不天天圍著孩子轉,自己的心情就不會那么差了。
努力有時候真的無法勝過天賦,但我們努力可以讓別人看得起。
十根指頭不一樣長,人和人之間也是有差異的,而且這種差異并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你孩子現在什么班也上了,自己也努力了,依然成績差。但我們不能氣餒,難道我們比別人資質差,我們就不努力了嗎?這樣只會更讓別人瞧不起。
雖然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也不曾到達知識的彼岸,但他們問心無愧,從不后悔,因為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卻也是一路風景。
不要輕意給孩子貼上“不是學習材料”的標簽,只要不拋棄,不放棄,終能有所成就。
如果輕易為孩子貼上“不是學習材料”的標簽,這種暗示只能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更差。孩子考差了,他心中也不好受,越在這種時候,他越需要鼓勵和安慰。只要不拋棄,不放棄,他最終就會有所成就,只不過是他走得慢而已,龜兔賽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盡力而為,不后悔。
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學習非常積極主動,但做題的準確率極低。
他的情況和題主的孩子一樣,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什么樣的輔導班都上了,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把家庭作業送到老師辦公室,讓老師檢查。
上課也非常積極地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但很少有回答對的。小男孩特別陽光。考試成績一塌糊涂。這次期末考試又是班里的最低分31分。
這說明兩點:一是家長已經盡力了;二是孩子在學習上的確沒有什么天賦。
對于這類孩子,家長應該接受這個事實。我認為只要家長和孩子盡力了,不給自己和孩子留下遺憾,就不會后悔。
順其自然,聽天命。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有些人天生就是學習的料,適合學習;而有些人在學習方面不開竅,不適合學習。
既然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適合學習。那就順其自然,推掉所有的補習班,讓孩子在家自己學習,父母根據孩子的情況,適時進行輔導。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因為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順其自然,能學多少算多少,能考多少是多少。但決不傳破罐子破摔,而撒手不管。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務,還是學習。
快樂成長,是關鍵
學習不好,不能說明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行。有些孩子學習雖然不是他的強項,但在其他方面,能力卻特別強。生存的道路千萬條,不一定非要走考大學這條道。既然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學習的料。家長在學習方面就不要在對孩子,步步緊逼。
讓孩子每天能夠,高高興興去上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就可以了。畢竟讓孩子快樂成長,比考試成績更重要。其實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大學生不一定有前途,初中生不一定沒前途。
總結
我是一名老師,從教這么多年,我認為培養人的一個唯一目標是,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只要人勤奮,肯吃苦,自力更生,都是人生的贏家。當孩子上學的時候,父母會不自覺地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成績上。因為我們會把孩子的前途跟成績掛鉤,盡管有時候我們清楚:成績并不等于未來。
你的苦惱還來自一種無奈:你已經感覺自己什么方法都用遍了,但是孩子的成績還是不見起色。這是一種絕望和迷茫,不知道后面應該怎么辦?
你甚至開始懷疑是否是孩子的腦瓜子不行?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確實是有差異的。在念書這一塊上,也確實存在著某些人會比較容易取得好成績,而另外一些人比較難取得好成績。這是客觀現實!
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學校里面的學習以及考試,并不能考察到孩子的整體能力。絕大部分的考試,僅僅是孩子的智力的一小部分而已。
1、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需要的能力遠遠超過考試的范圍。因此我們不能把考試成績不好,就等同于孩子沒有前途。
說這一點,是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
2、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學校里面學到的知識,最后能夠用上的也就是5%左右。真正大部分的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是工作之后逐步積累的。
所以,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欲望和習慣,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事情。
假如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我們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渴望,導致孩子厭惡學習,遠離學習,那么未來確實會比較艱難。
學習成績不代表未來,但是學習的習慣能夠讓人保持進步。不管是從事什么行業,最后能夠出類拔萃的都是一些保持著學習渴望的人,他們不斷地革新自己的能力,愿意向別人學習。
現實中,不少在校學習很差的人,到了社會上工作卻可以進步神速;同樣有很多學習很好的人,到了工作中卻裹足不前。
所以,不要把學習成績等同于孩子的前途。至少,不要輕易給孩子定性。
當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時候,不要否定孩子。我們要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有良好的行為,但是我們真的不能苛求結果。
孩子考試不好,他內心也會很難受。即便是有些孩子表現得無所謂,也是因為孩子刻意地隱藏自己的內心。你的孩子首要改變的是打開自己的心門,否則即便是補再多的課,他吸收的效率也是不高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