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找很多借口逃避上學怎么辦
小明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的,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哭鬧過,但后來好多了。去年下半年升小學,不肯去學校的問題就出來了。
奶奶送他到學校,直接不進校門,旁邊的學生家長勸他也沒用,年紀小小還會說別人多事。和他媽媽說的好好的,說今天會去讀書的,結果第二天還是不肯去上學。
小明的父母面對這種情況不知道怎么辦,孩子才7歲,就會找很多的借口來逃避上學,比如說學校的飯不好吃,學校沒人和他玩等等。
每次打電話給他,都說的好的好的,也信誓旦旦的說第二天會好好的去讀書的,一到第二天就變卦了。
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分析建議:
孩子不肯上學的時間越長,重新回到學校也就越困難,因此一定要及時解決孩子不肯上學的問題。
一、上學前讓孩子熟悉校園環境,消除孩子對學校的恐懼心理
孩子從家里到學校校,生活環境變了,雖新鮮,但不熟悉。活動也不能像在家里那樣隨便自由,有各種約束,特別是上課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那兒,怎么不叫人產生恐俱心理呢?
為此上學前可以帶孩子到學校去參觀學校各種設施、活動,拜訪老師,熟器校園環境。同時也告訴孩子到學校要受到各種約東,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能動不動就用“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學校去”之類的的口頭禪去成脅孩子,埋下孩子以后厭學的種子。
二、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
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構成,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年后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幫孩子疊被,上學前幫孩子準備學習用具,擔心學校和家的距離太遠,孩子不安全,天天送孩子。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來就是這樣依賴父母的,他們的依賴性一般來說都和父母的包辦代替有關。
父母包辦、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而當孩子太依賴父母,失去自主能力的時候,上學對他們來說就會變成一件恐怖的事了,畢竟在學校孩子是自己一個人去的,上廁所、吃飯等都是需要獨立完成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太呵護了,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如讓孩子自己準備書包去上學,自己疊被、刷牙等等。
三、多鼓勵孩子,學會和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不肯上學的問題時,總是先將孩子責備或打罵一頓,而并沒有找出孩子不肯上學的真正原因,沒有幫助他們培養學習的興趣,這正是教育的失敗之處。
當孩子不肯上學時,家長應該耐心的問孩子:“寶貝為何不肯上學呢,是學校沒有朋友嗎,還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呢?”以溫和的語氣引導孩子說出不肯上學的原因,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了,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績的節節攀升,甚至從此愛上學習。
解決孩子不肯上學的問題,家長和孩子的心態都很重要,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分析原因,因勢利導,逐漸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左養右學教育總結11年經驗,導致孩子成長與學習的問題,基本上包含著這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孩子自身的原因,重要性占50%左右:
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動力;是否有良好行為習慣;是否有沉迷于手機網絡;是否有自信心學習。
第二方面、家庭環境與家長的原因,重要性占30%左右:
家長的焦慮嘮叨情控制;家庭教育信念;家庭教育能力;親子溝通;家庭環境與衣食住行。
第三方面、學校師生同學關系,重要性占10%左右:
孩子與老師或同學發生矛盾時,也容易導致孩子成績下降,甚至不去學校的。
原因四、家長持續學習引導教育陪伴孩子成長,重要性占10%左右。誠邀您分享給更多的家長,讓家長與孩子少走彎路,積累福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