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喵姐。寒假來臨,神獸出籠,小朋友們早已按捺不住一顆自由奔放的心,想在寒假好好放松一下,大干一場。
心里計劃了千百遍的要追完的動畫片,還有腦海里模擬了上萬遍的游戲情節,終于有機會放手一搏了。
孩子們是雀躍了,但是作為老母親老父親的我們,心里卻忐忑起來:游戲這東西,到底給孩子玩,還是不給孩子玩?如果玩的話,要把握怎樣一個度?
結果。。。
其實這兩個問題在我心里也是琢磨了許多年。
關于要不要讓孩子玩游戲,我的觀點是:如果他平時沒有接觸到游戲,以及沒有很強烈的欲望主動要玩,那么最好是不要讓孩子接觸游戲。
理由是:但凡愛上玩游戲的,總會經歷一個上癮的階段。這個階段短則兩三天,長則幾個月甚至幾年。具有資深游戲齡的本喵,就是深有經驗。一旦對某個游戲上癮了,真的是不用吃飯不用睡覺,恨不得躺在里面玩,永遠都感覺不到累。腦海里會時時想著游戲里的場景,甚至玩多了,連做夢都在游戲的情節里。這種情況不僅將影響到孩子的作息,而且最可怕的是,對眼睛的傷害不可小覷。更嚴重的就如我們網絡上看到的,沉迷進去,無法自拔,到最后抗拒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
既然知道玩游戲有這么大的危害,為什么我不說直接不讓孩子玩游戲了呢?
因為孩子一旦從某處接觸到了他好奇并且喜歡的游戲,就不是簡單的阻止就可以解決的了。
有三個理由:
一、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給孩子們隨手玩游戲創造了條件。
即使家長在家里沒收手機,不允許他玩游戲,孩子在外面也有無數的機會可以玩到想玩的游戲。比如在各個商場里的手機試玩店,游戲卡試玩店。比如從同學、鄰居口中聽到關于游戲的內容,甚至他們會在課后私下里約了一起玩游戲。還有假期回老家,每個孩子更是人手一部手機,玩的項目五花八門,想不被熏陶到都難。因此,僅僅從家里阻止孩子玩游戲,是沒有太大效果的。
二、孩子始終會長大,家長可以對他玩游戲的欲望進行短期約束,但是一旦有一天,孩子不在你的掌控之內,這種約束必將反彈。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大學之后就沉迷游戲無法自拔的原因。在大學之前,孩子的一切都被家長和老師安排得井井有條。到了大學,一旦脫離這種被掌控的生活,很多人就會開始追求欲望深處被壓抑得最厲害的東西。這種東西不一定是游戲,但游戲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三、孩子天生具有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拼了命去追求。
人類出生即弱小,便會尋求技能和權利以使自己變得強大。父母對于孩子玩游戲的干涉,讓孩子感覺到被掌控,這會讓他回到一種感覺自己很弱小的狀態里,所以他們大多會選擇與父母對抗的方式,以證明自己足夠強大。所以,越是不讓他玩,他越是對游戲沉迷。
很多曾經沉迷于網絡的人發現,其實,最終幫助他們走出來的方法,竟然就是再也沒有人阻止他玩,以及擁有一臺完全屬于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人對于任何事物都很難持續擁有新鮮感,對于游戲也是。只要不過度干涉阻止,孩子自然也會有放下的一天。
那么,孩子玩游戲,我們應該把握一個怎樣的度呢?
首先,應該給孩子講清楚玩多游戲的危害,在這個前提下,讓他自己做個規劃:自己需要玩多久?安排在周幾?幾點鐘玩?嚴格按照他自己制定的計劃來安排游戲時間,不屬于游戲時間不能玩,也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情緒不好,啪地一下說取消就取消了。我覺得對于孩子自己制定的每個計劃,父母都應該尊重,因為那是他經過思考后做出的決定,并非兒戲。
其次,父母應當充分了解游戲內容,情節,了解孩子玩這個游戲的動機。
比如有的人在游戲里為了交友聊天,可能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很孤單,交友受挫,這個時候父母就應當幫助他排解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多帶孩子跟朋友玩耍,引導他如何與人相處。
有的孩子在游戲里為了刺激,破壞,搗蛋,吸引人的眼球。這樣的孩子,請關注他在現實中是否受排擠,是否被孤立,精神上是否受到過度的壓抑。
有的孩子純粹是為了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那么就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充分體驗這個游戲的樂趣。不要本來需要玩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作品,家長30分鐘就叫他收工退出了。這種被人打斷的感覺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心里癢癢的, 如果有機會,肯定會偷偷玩。
其實不管孩子在游戲里是何種狀態,家長都不應該只是一個旁觀者,在背后嘮嘮叨叨指指點點,而不深入了解。游戲見人品,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人,不妨跟他一起進入游戲去看看,這個孩子到底是怎樣的人,他需要的到底又是什么。
另外,在非游戲時間內,我們應盡量帶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體驗美好的生活。比如閱讀,所有的問題從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即使有一天他陷入迷茫困惑,他也能有辦法幫助自己走出來,不至于沉迷于虛擬世界無法自拔。這是防止孩子沉迷游戲的關鍵。只有他的生活足夠充實美好,他才不會把全部心思花在虛擬游戲上。同時,他也會明白:游戲永遠只是生活中小小的一部分,可以為他帶來些許快樂,但是他的生活遠遠不止玩游戲,還有詩和遠方!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