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1、畏懼困難,一道題不會做,就會導致退縮。
2、人際交往不順利,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些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就是因為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煩惱。
3、學習上迷茫,學習到底干嘛?目標不清晰。[what]
4、貪圖在家的舒服感覺,假期懶惰習慣成性。[發怒]有的孩子在家里玩手機,玩電腦游戲,當時覺得舒服,爽歪歪,時間長了,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輟學了。
5、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學習,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孩子認為是給家長學的,與家長賭氣,我心情不好,就不上學。
所有看似問題孩子背后的動機,孩子都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這是人性;而這個時候,我們作為父母也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就是想盡辦法,推著孩子去學習,往往都是事與愿違的。這期間,我們還沒有做到理解孩子,而父母這個時候常說的就是:“我都是為你好呀!”
很多父母都喊著:為你好,從而剝奪了孩子的體驗感,沒有一個孩子一下子長大,不可能上大學就能適應社會,不讓孩子動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是大錯特錯。
教育孩子是真的需要學習的,因為今天的孩子,不是我們小時的狀態了,一切都在改變,我們不變,不學習真的不行。孩子是我們一生的事業,把孩子按照人的成長方式去教育,不是為他好,是為自己好。教育成大才,為國為家;教育成小才,為家為己。當孩子有了問題的時候,恰似給我們提醒,該學習了。
二 :家長怎么辦?
1: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向關注,受到父母正向關注的孩子因精神營養充分而茁壯成長,就像得到充沛的陽光雨露而枝繁葉茂一樣。
如果孩子任何微小的進步,都會被父母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就會涌起把事情做好的沖動。反之,當他在做事情時,如果沒有人為他高興為他喝彩,他就會興味索然,失去繼續做下去的熱情和興趣。”
因此,我們家長要欣賞和贊美孩子的微小進步,為他的微小進步鼓掌加油!這樣做,會迅速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
當孩子一旦從內心里找到“我最好!”“我是有價值的”那種感覺,他內心的生命之火就被點燃了,他的生命就開始向外擴張,開始發奮學習,千方百計提高技能。
2:追求完美的媽媽向外呈現的,不是那個有“瑕疵”的、鮮活的自己,是一個被偽裝的、虛假的自己。
這使孩子無法通過媽媽的“鏡影”看到真實的自己;換個角度說,這樣的媽媽眼里的孩子,也不是那個需要慢慢長大的“小人”,而是生下來就是“偉人”、“圣人”。 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以后的一生有可能在尋找真正的自己——這個過程的具體表現可能是:用變得更糟糕來報復性地對抗媽媽對自己的完美要求。更糟糕包括各種心理疾病、心身疾病以及人際功能方面的障礙。
人講話是說給別人聽,一定要學會考慮對方聽的人的感受。說話要有一顆慈悲心,說慢一點,柔一點,這樣才不會傷到別人。
以后說話一定要修為自己,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
如果急脾氣,暴脾氣,就像狂風驟雨,對自然的樹葉花朵一樣,雨水太急,則傷花落葉,你被人傷害了,就像把自然的花傷了,葉落了,是接不回去,也回不到原來的狀態,所以我們不要說刀子嘴豆腐心,我們講刀子嘴傷了人,你豆腐心也安撫不了他。
3:尋找咨詢師幫助
4:學習,提升自己的能量
當一個孩子能量低的時候,
他只能做自己輕易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打游戲。
當一個孩子能量高的時候,
他就可以做他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讀書,比如鍛煉。
希望孩子勤奮好學,勇攀高峰,
那么,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
用愛和肯定來提高孩子的能量狀態。
家長的打罵和指責,
只會降低孩子的能量,
讓他更沒有心力去學習,去奮進。
家長的低,
一部分從原生家庭來,這是酵母。
另一部分來自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壓力,
這是負面情緒發酵的溫床。
有些家長只想要一個具體的辦法,
但是,他們得到辦法之后,
由于自身能量不足,
并不能將這個方法徹底落實。
于是他們會說,
這個方法不管用。
擁有智慧方法的前提,一定是先提升我們家長自己愛的能量!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