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窩在家里過年,一個貧困的農(nóng)村家長跟我分享了她兩個孩子在野外寫作業(yè)的照片,令人感慨動容。
這幾張照片拍攝于2020年寒假的農(nóng)村田野。女孩和她的弟弟跟著母親去田里干活,休息的時候坐在田地里寫作業(yè)。
農(nóng)村放假后都有不少的農(nóng)活要干,姐弟倆的任務就是把收割完的幾塊稻田壘成一行一行的菜地,然后灑上種子種上菜。
從圖中可以看到,女孩子戴著眼鏡,扎著長發(fā),身形單薄,穿著樸素,運動鞋上沾滿了泥土。她似乎毫不在意,眼神專注,坐在鋤頭柄上認真地寫著作業(yè),由于沒有依托,她執(zhí)筆的手非常用力。
而女孩子的弟弟呢,則直接半趴在稻田里寫作業(yè)。
整個畫面樸素寧靜,宛如陶淵明《歸園田居》筆下“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
我不由想起北宋陳俊卿“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家訓,這畫面是何其的契合。
孩子,你認真學習的樣子真美。
這世上有兩種人,最讓人佩服。
第一種家境貧寒,卻不服輸。
如東京奧運會十米跳水冠軍全紅蟬。
第二種生而不凡,超級努力。
一如北京冬奧會獲得2金1銀的中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
龍永圖在寫給他兒子《親愛的安德烈》一書講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現(xiàn)在全國都在實施雙減雙增,給了學生和家長很多時間合理去分配,出發(fā)點非常好。
城里的孩子放學周末后可以去上興趣班,寒暑假還可以去游學。可是大多數(shù)農(nóng)村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減少了作業(yè),卻沒有人監(jiān)管,又沒有什么興趣班可供學習,他們放學大都去希望的田野上,可是田野雖好,它卻不考種地呀。
對于農(nóng)村大多數(shù)的的孩子來說,讀書是一條改變自己命運最好最短的途徑 ,他們沒有辦法跟城里的孩子比素質(zhì)教育。在現(xiàn)階段,應試教育依然是唯一的捷徑。
讀書是一場自我的修行,也是一場改變命運的持續(xù)修煉。泰戈爾說過: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每次看到學校教學樓前那幾行醒目的大字:“讀書是個人的希望,讀書是家庭的希望,讀書是國家的希望。”心中感慨不已,深以為然。
愿每一個努力的人都有一個可以期待的未來。
親愛的朋友們,你有沒有過難忘的讀書經(jīng)歷?不妨在評論區(qū)里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讀書,努力#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