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讀書、能夠讀書自是一種福氣。
自幼愛讀書。童話、兒童文學、少年文藝讓自己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認識了一個猶如萬花筒般色彩斑斕的世界。
稍大時,懂得了“讀書猶如蜜蜂采蜜,需博采眾長……”(魯迅語),于是凡能覓到的書,無所不看,從中了解了人生和社會的復雜,也讓自己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的感動和震撼,受到了偉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感召。
長大成人時,更是在書的海洋中如魚得水:時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遨游,時而用心聆聽但丁彈奏的《神曲》,時而伴隨著盧梭,同一個“孤獨者”一起漫步,時而又來到梭羅的“瓦爾頓湖”,同游精神的家園,時而又跟歌德共同欣賞《浮士德》與“魔鬼”的精彩決斗……
每一次,當一杯清茶、一盞孤燈陪伴自己讀書到深夜時,心靈和思想卻無比充實和豐盈。你哪能體會到,超越時空,跟這些偉大的靈魂和思想傾心交談的喜悅呢?
也許,沙葉新、王蒙得益于此,才有了他們的《精神家園》、《欲讀書結》;梁實秋、林語堂也從中受益,留下了一代大家的風范……我是一個凡人,自不敢跟那些名人比,但那種喜愛讀書的心情是無異的。
還有什么比喜愛讀書又能夠讀書更美妙的事呢?高爾基為了讀書寧愿以生命為代價,換取自由讀書的權利;在那個特殊年代,當一切名著經典被認為是資產階級情調而沒收焚燒時,整個華夏成了一片“文化沙漠”,那些渴慕讀書的人只能偷偷就著昏黃的燭火讀幾本“幸存”下來的書……能自由讀書多好!
然而,讀書又是一件極其清苦的事,需要有一顆寧靜淡泊又甘于寂寞的心。在如今這個急功近利、世態浮躁的年代里,又有幾人能愛讀書!可以在鐳射激光閃爍的歌舞廳里或“卡拉OK”一曲,或旋轉輕快的舞步;可以在麻將臺上精心構筑自己的方城,或小玩或豪賭;可以出入堂皇的樓堂館所,暢飲幾個時辰,魚肉百姓,一醉方休……這就是所謂的現代文明嗎?
再看現在的孩子,在課余時間讀書已是這個城市遠去的民謠。電子游戲、動畫卡通已充塞了他們全部的課余生活,“讀書”在他們心目中僅是在學校上課而已。在二十四小時播放電視的美國,有一位教育人士曾憂慮地指出:再如此下去,孩子們將喪失閱讀能力。是啊,看現在的學生,語無倫次,詞不達意,越來越失去用語言同別人交流的能力。難道那位美國人是杞人憂天嗎?
在能夠讀書的年代喜愛讀書吧!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