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筆者為師多年,每當聽到“學習太辛苦,我不想讀書了”這樣的話,我的心里都會生出幾分無奈,不是因為這些同學的話說得多有道理,而是為他們對待學習的錯誤態度。
我以為,學習首先就是態度問題,態度不端正,就會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對學習不夠熱愛,就會認為學習是一種煎熬。樂學才能好學,如果我們總是以一種“學習就是受罪”的心態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還怎么能學得好呢?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對學習是否熱愛正是決定我們是否優秀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些調查結果也顯示:60%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其中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成績優良的學生。
在被問及是否喜歡學習時,43%的中學生表示不喜歡,多數認為學習無聊;有28%的學生選擇了對于未來很迷茫;當被問及能否認真聽講時,有47%的同學回答在遇到要求嚴格的老師時就聽,不嚴格的老師就不聽。
有11%的同學經常隨便找理由向老師請假,有33%的同學偶爾會出現這種狀況。56%的同學是因為老師的緣故而完成作業。平時小測驗有6%的人表示懶得寫,有10%的人會找一份來隨便抄抄,還有45%的人會邊做邊和同學對答案。
對于作業,有15%的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的人邊做邊抄,還有34%的人邊玩邊寫。以上學習中的種種不良狀況表明,厭學倦學已經成為了中學生身上的普遍現象。
但我們又必須清楚這樣一點:厭學情緒的產生和發展對我們的學習狀態和成績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正是從這一點上說,遠離厭學情緒,讓自己愛上學習,對學習而言意義尤其重大。
1、因不喜歡某門科目的老師而不喜歡該科目,應多想想該老師的優點。
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一個老師,大多是因為頭腦中對他不好的印象占了上風。比如,認為一個老師上課太古板,不喜歡這個老師上課風格:比如,認為一個老師偏向學習好的同學,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行事作風:比如,認為老師的知識儲備不夠豐富,不能吸引自己認真聽課……
當我們頭腦中充滿了對老師的種種不滿時,就會產生這樣一種結果厭其師而倦其道。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主動去想一想老師的優點,想一想老師的好,對于改善不喜歡的老師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你也是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喜歡某門科目,不妨也試試我提到的這種方法,多想一想老師身上的優點。比如,老師講課比較古板但同時他對學生比較負責;比如,老師講課涉及的內容比較龐雜但同時也說明他知識面比較廣……當你用一雙慧眼去發現老師身上的優點時,對老師的印象就會慢慢改觀,進而對該學科的逆反心理也就能很好地得到扭轉。
2、填鴨式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習疲勞;調整學習方式很重要。
作為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學習經歷:為了取得高分和好成績,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己搞“疲勞轟炸”,填鴨式地要求自己學習更多的內容,結果在不同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的身心都感覺到疲憊,對學習的厭倦情緒也就油然而生。
家庭心理學博士珍娜,泰勒表示:在學習過程中安排一些額外的學習活動,有益于自身未來的發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讓負擔過重,以免自身對學習活動感到厭倦成排斥。如何知道學習活動到底是適量的還是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呢?簡單說,我們要注意自身在學習活動中的感覺以及大腦對學習活動的反應。
①如果你開始感覺疲憊或者想睡。不要再堅持學習;
②如果你感覺煩躁,看什么東西都看不進去,停止學習;
③當你面對書本的時候大腦經常性的一片空白,或者難以進入學習狀態,調整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
④當你的學習不見效果時。停下來好好休息幾分鐘。
自覺主動地學習固然是好事,但如果過了度,就不見得是好事了。過度學習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興趣,還會打消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填鴨式的學習方式,而應該科學安排學習任務。
3、父母的期望太高,讓孩子倍感壓力;家長應尊重孩子的選擇。
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說:“家長們總是在忙著為孩子編織夢想,卻很少問孩子是否愿意接受這個夢想,也不在乎孩子是否有自己的夢想。
的確,家長們對我們過高的期望,讓我們整天生活在緊張焦慮、不安的精神壓力下與繁重的學習任務中。進入中學階段,我們的生理與心理進一步發育、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在逆反心理作用之下,就很可能會對父母的這種期望產生深深的抵制情緒,從對家長的這種做法的厭煩發展到對學習的厭煩。
很顯然放任自己這種情緒長久地繼續下去,對我們的學習而言是極其不利的。所以,及時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糾正自己的厭學情緒就是緊迫且必要的。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在此我有一個很好的建議:和家長好好談談,告訴家長你的感受以及你的目標理想,請他們尊重你的選擇。
作為父母,沒有誰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當他們看到自己深受厭學所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教育的失誤時,對你的管教與約束也會有所收斂。
4、學習方法不對,學習吃力,自信心不足,產生厭學情緒;提高學習效率更關鍵。
我曾多次提到這樣點:學習方法就好像是知識海洋中的燈塔,如果你的學習方法不對,那么學習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
比如說,背死書,做題只圖量而不顧質,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重點,學習時注意力很難集中等等。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就導致了學習效率低下,學習吃力,加上他身邊一些人無心地嘲笑影響了學習的信心,可能加劇厭學情緒的產生。
的確,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感覺吃力或者總也見不到成效的時候,心里大都會產生一種挫敗的情緒。學習也是這樣,當我們付出努力卻不能取得相應的成績,這種挫敗感就會降低我們的自信心。
所以,當你也覺得學習吃力的時候,定要仔細找一我自己吃力的原因,是學習方法不對,還是學習習慣不好,及時地改變自己的學習策略,決不能由著這種學習吃力的情況持續下去。否則,你很可能也會深陷厭學的泥淖之中,嚴重損害自己的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學習成績。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