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咨詢師收費高昂,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名氣大,名氣大有兩種,情況一是,他的能力和資歷被大眾所認可,名實相符;情況二是,他善于自我包裝,通過營銷獲得高知名度。對于前者來說,收費高雖然無可非議,但是也并不是說他就一定能做到對來訪者絕對有療效,就一定能夠療愈所有來訪者。因為心理咨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而影響咨詢效果的除了咨詢師的能力之外,還有咨訪之間的匹配度,來訪者的個性,癥狀的嚴重程度、持續的時間長短,社會支持資源等等非常多的因素。而對于后者來說,通過自我包裝和營銷提高收費,就是因為市場不夠規范給了這些人混水摸魚的機會,是在割韭菜,收智商稅。
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工作之外,還在擔任其它的職務,包括一些大學的教授,某些心理研究機構的工作人員,還有醫院的心理醫生等,對于這些人來說,有限的時間就要用高收費來體現價值。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作為一個行業的深度參與者,下面就以我所經見過的一些人為例,具體談談心理咨詢價格和價值的問題。
先說一位我尊敬的、對我有較大影響的心理學界的前輩,他的個體咨詢收費是每小時3000元。他是我們國家最早開展心理咨詢實踐的幾位專家之一,今年已經70多歲了,他曾經是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的特邀嘉賓,出版有數本書籍,咨詢風格是東方文化融合西方咨詢理論的柔中帶剛式,在國內心理咨詢界聲望很高。他現在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培訓、授徒以及公眾演講等,因此他的時間很寶貴,而且因為做個體咨詢的時間有限,他的咨詢費自然不會低。
另外,從單位時間效益上來看,以我參加的一期他的132個學時的系統培訓為例,我們那一期的學員是二百人左右,每人的學費近萬元,就算按照總學費150萬算,除以132小時,算下來每小時約是1.1萬元,扣除雜七雜八的費用,對于他來說每小時的收入至少在七、八千元,所以,他的咨詢費用從成本價值上來衡量,就算每小時收4000元也是合理的。
但這也并是說只要愿意花高價去找他做咨詢,就一定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位老者在培訓期間曾經親口告訴我們,他的一位來訪者,因為效果不佳不告而別,到其他機構換了一個咨詢師,結果療愈了。而奇妙的是療愈這位來訪者的心理咨詢師,竟然是他的徒弟。
舉另一個例子,一位同行和我談到他的一個同學在深圳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他的收費是套餐式,一個連續三天的家庭治療,收費高達十幾萬,算下來每小時的單價在數千元以上。至于治療效果,先不做評價,單從資歷上來說,他和前面提到的那位前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他之所以收費如此之高,是因為他在轉行正式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之前,花費在參加各類學習和培訓上的錢高達兩百多萬(他在這個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踩了不少坑),為從事這份職業花這么多錢(不管是不是值得和必需),自然他的心理預期就高。于是,經過一番精心的包裝、策劃和營銷,一個高收費的咨詢師出臺了。這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或許是深圳富人太多,凡勃倫效應明顯,收費越高越賣座。
還有一些同行心理咨詢師會給自己掛很多的頭銜,他們在某些機構、組織里謀求一些虛職,比如某某理事,某某會長,某某研究員等等。他們通過這些頭銜去標榜和宣傳自己,從而提高收費。這樣不從專業能力方面去下功夫提高自己,而是看重這些有名無實的東西,這無論是從專業度上,還是從個人品德上,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的一位來訪者,有嚴重的焦慮癥,之前,她是國內某上市科技公司的業務代表,本來職業前景可觀,但由于焦慮癥最后導致不得不辭職。辭職后,她為了治療尋找過多位咨詢師,上至數千元的,下至幾百元甚至免費的,她的結論就是,“收費高低和療效并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當然,說到這里,就要談到一個心理規律“沉沒成本效應”,比如說同樣的觀念、同樣的說法,一個情況下是一位每小時收費4000的心理咨詢師對你說的,一個情況下是一位收費400元的心理咨詢師對你說的,你覺得自己會更信任誰呢?答案是:前者。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對于某些特定的來訪者來說,有時高收費本身就會起到一種療愈效果。而且,相較于收費較低的心理咨詢師,收費高的心理咨詢師會給人一種更專業、更權威的印象。而對心理咨詢師抱有這樣印象的來訪者,在咨詢過程當中會有更開放的心態、更加信賴心理咨詢師,這對于來訪者的療愈也是有好處的。
總之,出現了心理問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咨詢師是最重要的。心理咨詢師本身就是治療的工具和藥物,“藥無貴賤,治病者良”,如果藥不對癥,藥物再昂貴對于患者來說也沒有意義,得了感冒卻使用價格高昂的治腫瘤藥物,不但無效還有毒副作用。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