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徐州發布文件,對中小學幼兒園寒假工作作出安排,涉及到期末考試、疫情防控、落實雙減、假期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提出小學考試采用星級評價新方式。
所謂星級評價,就是對期末考試成績不打分,也不打優秀、良好,而是打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

一說到星級評價,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外賣、快遞什么的,而“五星好評”也儼然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一個成語。現在把星級評價引入對于小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以后應該會出現學生爭著要五星好評的有趣一幕吧。
星級評價屬于等級評價的一種。等級評價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此前早就使用等級評價了,即期末填素質報告單的時候,成績一欄不填分數,而是填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且在實際操作中“不及格”基本不填,或者給改成“待及格”,似乎“待及格”比“不及格”能委婉那么一點。

當年由分數改為優秀、良好的等級制時,就經常有家長問我,優秀對應多少分,良好對應多少分。家長之所以有此問,是因為良好下面還有及格、不及格,而這個是不消問的。估計這次改為星級評價,又會有家長來問。
現在已經明確要求了,慎打二星、一星。其實何須要求,在現在這種形勢下,哪個老師敢給學生打差了?所以很明顯的,原來的優秀、良好二分法,變成了現在的五星、四星、三星的三分法。
因此,家長明智的,自己也能對應出來。原來90分以上為優秀,70到80為良好,現在似乎更明確了,五星為90分,四星為80分,三星為70。或者為了好聽些,頂多能把60分也算進三星里。

對于小學生的成績評價,從最初的百分制,到后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四級等級制,再到現在的五星五級等級制,其初衷自然是為了模糊學生之間的對比,然而,無論怎樣改,還是存在等級差別。“等級制”這個名稱就決定了這一點。
或許從心理學角度考慮,五星評價更貼近小學生心理需求。但是,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學生都打五星,總會有的學生得到三星。這可不像服務那樣,態度好就給好評,期末考試評價,還是要看分數。
這樣久而久之,三星在學生心里的地位自然就會下降。家長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看到人家孩子得了五星,還是會羨慕人家。誰不知道五星比三星好呢?
歸根結底一句話,只要有評價,就會有差別。否則,評價就失去了意義。更何況,中考高考還在那里擺著,等級制最終還要回到分數上來。

應該說,對于小學生的評價方式,從分數到等級制,是在人文關懷上取得了進步,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減少傷害。然而,對于減少傷害來說,這種改革似乎沒有找準方向。
是有對比就有傷害嗎?看起來是這樣,但其實如果能把對比的內容拓寬一些,讓學生在多個方面上對比,進行全面評價,結果會怎樣呢?換句話說,我這方面比不過他,但是我那方面能比過他呀,為什么不比一比那方面呢?現在就是只比語數外。
所以,教育在評價方式的改革,最終如果不能實現全面評價,無論采取什么樣的等級制,都是換湯不換藥,效果差不多。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