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一句話十分現實的寫出了中國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可以走上正途,等他們長大了之后可以有個優渥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著想,為了自己臉上的面子。
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夢想都可以成真,有一些家長的行為太過于偏激,導致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學習,甚至發生了一些性格上的疾病,這就有些不妥了。

孩子之所以會叛逆,會厭學,還是因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
一.社交困難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總是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這樣才能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有一個立足之地。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過于內向,在學校里面沒有朋友,那么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人,沒有人和他交流,他自然也就不愿意和外界進行溝通,學校對于他來說就是噩夢的開始。
二.被孤立
校園暴力的出現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膽戰心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暴力,而孩子們也害怕被欺負。如果還有在校園里面遭遇到了校園暴力,被同學們孤立了,他也會不愿意去學校學習。
三.學習進度跟不上
現在的社會中講求的就是一個效率和速度,甚至一些幼兒園老師就開始教孩子們背書,來滿足家長們的心態。但是,孩子們的自我需求卻被忽略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較慢,再加上在班級里面老師又追著趕課,那么孩子落下的可不只是一星半點,這樣的差距讓孩子自己心中也覺得有些壓力,甚至不愿意學習,看到書本就會覺得煩躁,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叛逆,厭學。

四.家長的埋怨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家長急于求成,孩子做錯了一點就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棍棒相對,這樣就會讓孩子有種害怕犯錯的心理,自己一犯錯就會擔心挨打,這樣的惡性循環持續時間長了之后,孩子就會不喜歡學習,甚至是厭學。
可見,導致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和態度。雖然孩子的學習在學校,但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家長。那么,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么樣子的影響呢?
一.不愿與人交流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陪伴其最多時間的是家長,如果家長因為學習對孩子拳打腳踢,那么孩子也不會像從前一樣對家長那么信任了,從而造成孩子不愿意無人交流,甚至產生自閉的心理。孩子減少了對外的交流,也減少了自己和外界溝通的渠道,減少了自己獲得知識的渠道。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在學習上面沒有什么進步,甚至在人際交往上也會停滯不前。

二.成績退步
家長對孩子的訓斥,本來是想讓孩子在成績上面一步一步提升,但是如果家長對于孩子的訓斥不得當,反而會消減掉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孩子在班級里面也可能會受到同學們的排斥,自己無論是在班級里,還是在家庭里,都是被孤立的那個。
三.性格缺陷
孩子們的自閉和內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積累而形成的,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孩子的學習熱情逐漸被削減掉,而且會讓孩子不愿意與人交流。這樣一來,孩子就被貼上了成績不好和內向的標簽,在朋友中間,在班級里,甚至在親戚朋友中,都是大家公認的壞孩子,他們也就沒有對外交流的熱情了。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是身體上能吃飽穿暖,更是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和認可。厭學的情緒是在各種環境中一點一點積累形成的,孩子如果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家長也應該理性看待。

一.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言語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誤了之后,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孩子,而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小孩子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犯錯誤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更何況,就算是成年人也會犯錯,我們又何必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言語,先規正好自己再去教育孩子。
二.用鼓勵代替訓斥
責怪和訓斥會像釘子一樣釘在孩子的內心里,就算時間流逝,那種傷疤也可能不會恢復如初,再者,訓斥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的進步更加艱難。與其憤怒的訓斥,不如換個方法去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

實際上,孩子學習上犯錯誤的根本原因還是沒有信心,家長適度的鼓勵孩子,會讓孩子有動力。孩子在生活中犯的錯誤,是缺乏經驗和能力,家長這時進行適當的引導,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有信心。
孩子的叛逆和厭學心理,需要家長和學校一起改變。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的能力,用鼓勵代替訓斥,用換位思考來反思孩子和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把孩子的不良心理給消滅掉。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