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沉迷網絡游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更令家長們頭痛的是,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不學習,甚至逃課、偷錢……讓人痛心疾首,為的就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玩游戲,打賞主播、打賞主播,甚至一些未成年人因在網絡游戲里花費過多,沒有節制地充值、打賞。
作為孩子家長,我深有體會。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玩游戲,我沒少責怪他。孩子小時候經常玩游戲,跟我也沒有說不。結果,到了初中時,他的成績在班里屬于中下游。家長為了他的學習,更是沒少花錢。所以,一上初中,他的成績就往下掉,從班級前五名滑到了20名左右。他的父母心灰意冷,經常罵他,打他,但是他卻依舊我行我素,成績依然傲人。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現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一、缺乏引導,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孩子缺少關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1、缺少父母的陪伴
當父母的陪伴,對于孩子來說,就意味著沒有什么事可以做,或者是沒有父母的陪伴。無論他做什么,父母都會隨時關注他,隨時幫助他。而游戲,就成了孩子打發時間的唯一的解藥。而父母的關愛,就能讓孩子在游戲里,感受到生活中的樂趣,覺得生活很美好。孩子只有在游戲里才會覺得生活很有趣,才會愿意花心思去開發自己,感受生活的樂趣。
2、缺乏溝通,對孩子內心世界缺乏了解。
我們家一個親戚,孩子在他二年級時就接觸到手機了,再加上他在成長過程中,與親人的關系還不錯,對于上學這件事也沒什么抵觸,直到后來,他離開了學校,才開始慢慢地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學不好。每次老師找他談話,他都是低著頭不說話,后來老師就給他爸爸打電話,爸爸說:“你家孩子,怎么教育這么小,一點兒也不聽話呢?這可怎么辦?”
一個偶然的機會,爸爸在我家做客,說起了孩子的教育,還有一次,他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那天吃飯時,爸爸跟我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
爸爸說,他們班上就有一個孩子,學習從來不用功,初中畢業后就輟學了。
不愿意讀書,不愿意出去工作,不愿意去奮斗,對社會的貢獻大打折扣。
后來他們那孩子從小受盡風霜,挨過的罵聲,以及目睹的家庭悲劇,讓他深刻地體會到父母雖然沒有文化,但對社會的貢獻大打折扣的道理。
所以,他更愿意去學校學習文化課。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教育孩子學一些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用雙手,做一些家務,給父母做一些飯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這樣不僅能夠鍛煉我們的自理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4、孩子感覺不被尊重,自尊心受到傷害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
他們總覺得自己孩子還小,哪里有什么自尊心,所以一味地貶低孩子,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會變得自卑,還會自暴自棄。
如果他總是被批評,那么孩子就會慢慢地開始疏遠父母。
他會封閉自己,不和父母溝通,只是將自己關在房間里面,關上門。
這樣的情況,如果家長不主動溝通,孩子也不會敞開心扉,他也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差。
父母只有放下手中的事,去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才能幫助孩子們解決他所遇到的難題,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04
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
當孩子們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的時候,他們也會尊重自己的父母。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叛逆時,總是急著去指責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尊重父母。
實際上,當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時,才會在內心深處真正地愿意與父母交流。
一位有教育經驗的班主任老師說,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尊重。
因為尊重是相互的,而尊重是讓孩子變得自信的前提。
尊重是相互的,你在否定孩子,孩子在不斷否定你,你否定孩子,孩子在不斷否定自己,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
身為父母,我們要想讓孩子變得自信,我們要先學會尊重孩子。
并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也要盡可能地多肯定孩子,鼓勵孩子。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給孩子一個展示的平臺。
所以,當我們總是看到孩子做得不夠好、不理想,我們就會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對不起父母了。
我們總是過多地關注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盯著他的不好的地方,而孩子在父母的打擊和指責中,會越來越沒有自信,從而形成對自己的不認同感。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多去肯定他的努力,給孩子更多的鼓勵。
孩子在學校中遇到的困難,或者是自己在學業上遇到的困難,都可以說出來,父母給予支持,但不要盲目地否定。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6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