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天底下每一個父母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當孩子進入小學后,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不愿意與父母溝通,不聽父母的話……。進入青春期,更嚴重,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戲無法自拔,結交不良朋友四處鬼混,輟學在家,抑郁,自殘等。
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的孩子怎么了?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我和廣大父母一樣,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卻愛錯了方向,孩子不幸診斷為中度抑郁,休學在家一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和學習,孩子慢慢走出了陰霾,去年9月份恢復了上學,現在讀初二,學習很快趕上,初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情緒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這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辛和痛苦。
也許你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或是小學,或是幼兒園,為了避免廣大父母再走我的彎路,我把我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各位父母教育孩子有借鑒的作用。
苦惱:那么優秀的孩子怎么就抑郁呢?
2020年9月,一個晴天霹靂的事向我襲來,大女兒被醫院診斷為“中度抑郁”。瞬間,我蒙圈了,孩子怎么就無緣無故抑郁了?在我嚴格管教下,大女兒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一直特別棒,學習一直是班上的四大金剛,我甚至對我的教育引以為豪。
這到底是怎么呢?那一段時間是孩子最黑暗最無助的日子,她的痛苦和難受沒人能懂,只能一個人躲在房間獨自舔傷口,孩子仿佛就像一個人獨自走在幽暗無光的漫長的隧道中,不知何時是盡頭……。
同樣那段時間,也是我最痛苦的一段時間,由于焦慮和擔心,很長一段時間,晚上我睡到凌晨三、四點后就一直無法入睡,白天整個人昏昏沉沉的。
孩子的情況非常不樂觀,加上自己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向公司申請了辭職,專心在家陪伴孩子。
探索:改變孩子之旅
為了幫助孩子,我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幫助孩子。辭職后,我帶孩子去云南旅游了七天,去了麗江、瀘沽湖、大理、昆明,短暫的旅游,孩子的情緒得到了一些緩解。由于經濟和時間方面問題,也不能長期在外旅游。所以孩子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后來,我又買了不少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積極心理學》、《幸福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正念》……,這些書特別好,我似乎找到了如何治療抑郁的方法,然后我曾試圖想把這些書推薦給女兒看,沒想到被孩子冷冷拒絕了。一時間,我不知如何幫助到女兒。
我是多么希望幫助孩子,希望孩子找回快樂,積極樂觀起來,然而我說破了嘴皮,講了無數大道理都沒有用。
我依然沒有放棄,我又去參加了線下的教育課程的培訓,通過培訓,我意識到自己之前教育過程的一些問題,貌似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但是還是非常懷疑,我總覺得孩子出現現在的問題,不是我的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孩子性格的原因:她太追求完美,她太渴望被人認可了,她太敏感了……。
于是,我還是寄期望在改變孩子上,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去改變。
經過了很多努力,孩子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為此,我非常的苦惱,我有點想不通,我到底要怎樣幫助孩子呢?
一次參加教育培訓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個心理學老師,我和她大致講了我女兒的情況。由于時間關系,她只和說了一句話:“你努力的方向不對,敲錯了門,所以你女兒的心門不開……”。
當時,聽完心理學老師的話,我更費解了,我敲錯了門,難道我現在所做的不都是為了她好嗎?
直到去年,一個無意的機緣,認識的一個朋友,推送給我一個直播課程“大黃蜂老師的直播”,那時的我抱著懷疑的態度,點擊進去想隨便聽聽,沒想到大黃蜂老師講得內容直擊我的要害,大黃蜂老師分析了為了什么孩子現在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包括成謎游戲、做事拖沓、逃學、厭學、抑郁、自殘等。
自從認識大黃蜂學習平臺后,我開始改變了方向,從希望改變孩子,開始調整為改變自己。
欣喜: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非常慶幸,深入在大黃蜂教育平臺學習二、三、四階課程后,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原來教育的本質是經營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張口就給孩子能量感,一張口就要給孩子價值感。
深入學習后,我才發現自己犯了以下錯誤:
A. 貼負面標簽
以前我有一個錯誤的觀點,總以為夸獎孩子會讓孩子驕傲,反而不努力。同時夸孩子不利于培養孩子抗打擊能力,在家能慣著你,你到社會后,誰會慣著你。
所以,在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認為孩子做對了是理所應當的,做錯了事情就應該批評和指正,這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小時候,孩子在我們的批評、指責下,孩子雖然成績優秀,各方表現似乎都很好。但現在明白,孩子那是在外力的強壓下表現出來的貌似好的行為。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對于我們的外力開始反抗,女兒和我們還多次沖突,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差,每天都閉門不開,我和孩子之間幾乎是零交流,學習成績也開始下跌,到了班上中等和中下水平,一向要強的孩子,對自己的成績也是非常的不接納,學習失去了動力,覺得自己無論怎樣辛苦學習,似乎也看不到進步的可能性,同時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而讀書……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不斷地批評、指責、打擊孩子,比如:“你這個孩子怎么會么不聽話!”、“你怎么動不動就哭,你有嘴巴不知道說話嗎!”、“你怎么這么拖拉!”、“我怎么會生下你這個孩子!”、“要不是為了你,我怎么會受這么多苦!”……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多么惡毒和傷人的話,一旦孩子表現不好了,錯做事了,或者行為不符合我們標準時,各種負面標簽就給貼給了孩子。
14年以來,孩子在我們的不斷重復負面的評價,不斷給孩子催眠,孩子成功成為了我們嘴上所說的孩子,學習沒有動力,敏感、抗挫折力差。
批評、指責、打擊孩子,并沒有讓孩子成為我們心目中所成為的人,反而成了我們嘴上所說的人。
就像一個教育學者說得“你指責和罵孩子,孩子不會恨你,她只會不愛自己。”
事實的發展確實如此,慢慢地孩子開始不愛自己了,孩子逐步形成了低價值感和低自尊感。,開始吃大量的零食,沒日沒夜地看手機、玩游戲,經常深夜2、3點才入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床……
而孩子所表現的不好行為吃大量垃圾食品、沒日沒夜地看手機、沉迷游戲、抑郁等,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我們的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和添負面標簽,造成了孩子的低價值感,低自尊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的不斷負面的催眠,孩子的身份丟失了,到了青春期,他更是找不到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孩子只好躲起來,吃大量垃圾食品、沒日沒夜看手機、沉浸在游戲中等,孩子在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到自己還是活著的。
關于低價值感、低自尊感,孩子即使成年后,需要他用一生去療愈。他一生都在找愛,在找自己。
B. 不接納孩子的情緒
小時候,孩子在學校受到委屈了,回家和我述說,并大哭起來,那時的我,非常不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但不安慰孩子,反倒開始指責孩子“遇到這么點小事就哭,有什么好哭的呀,你以后長大了,遇到更大的事情,你怎么辦?”。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更不能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一次,孩子房間有點亂,我立即嚴厲地批評她說“您看看你女孩子家,房間怎么亂成這樣,你的房間簡直就是豬窩”,孩子一聽,立刻發飆了“我不要你管,我討厭你……”,說話她狠狠得把門關上“砰”的一聲巨響。
那一瞬間,我的心在流血,我憤怒地拍打門“你把門給我打開,我怎么就生了你這個不孝順的孩子,竟然這樣和我說話……”,那一瞬間,我氣不不打一處來,因為我感覺到自己父母的權威受到了孩子的挑戰,孩子長大了竟然敢這樣和我說話。當然我對孩子的當時的情緒是非常的不接納。我不允許孩子有反抗的情緒。
由于我內心有一個“應該”化思維,女兒長大了,她應該懂禮貌,她應該明事理,她應該尊敬媽媽,她應該把媽媽放在眼里,她應該對媽媽的付出感謝……
太多的應該,導致孩子一旦出現不可理解的負面情緒時,我的情緒導火索也會被點燃,導致與孩子產生沖突。由于情緒沒有得到疏通,同時我不接納和允許孩子,于是,我根本沒辦法去教育和引導孩子。
C. 希望孩子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
我自己從農村經過刻苦讀書,在上海努力拼搏,可謂嘗盡了人間苦頭,在上海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小家,老公對我也很好,家庭也還算和睦。
大女兒的降生,作為我們的第一個孩子,真的是把我們所有的愛對給她,對孩子未來也有很多的規劃,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懂事,聽話,未來出國讀書,看更大的世界。
對于如何養育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我們有自己很強的意愿和觀點,然而進入青春期后,在為人處事、做人標準、看待問題等很多方面,我們和孩子有了很大的意見和觀點上的沖突,似乎我們誰都想證明自己是對,你是錯的。
學習以后,才知道,這個世界沒有誰希望被人改變,除非她自己愿意發自內心地想去改變。
很多時候,父母一片苦心,希望孩子能少走點彎路,總想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和人生豐富閱歷灌輸給孩子,但是我們不知道現在社會已經變了,時代已經快速發展,我們之前的想法和觀點,不一定適合現在的青少年。所以,我后來懂得,給予生命但不代替成長。
D. 錯誤表達愛
以前自己一邊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一邊在幫孩子系鞋帶。以為自己對孩子不斷付出、給孩子錢花、幫她解決問題……就是在愛孩子。
現在才發現,自己愛錯了,孩子現在不愛衛生,時間觀念不強,做事沒有規劃等行為背后,除了我們貼標簽的錯誤行為外,還有就是把原本需要孩子做的事情,我們幫孩子做完了,還美其名曰在愛孩子,其實我們就是折斷了孩子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改變:嘉許孩子
通過學習后,我深刻知道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我開始修煉自己。
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值得被看見,孩子的每一點成長都值得被銘記。孩子的缺點就如天上的星星滿眼都是,孩子的優點如天上的月亮時圓時而不圓。
剛開始要發現孩子的優點,真的好難。盡管孩子身上的優點很多,不過被自己的雙眼蒙蔽,比如孩子誠信、遵守社會秩序、講禮貌、節儉、關心人等優點,我把這些優點都當成了理所應當,以成人的標準有時甚至是圣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所以優點全部被忽略。看到都是滿眼的缺點。
在大黃蜂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慢慢學會了從問題中發現閃光點,看待問題更積極了。
比如上一次,我和孩子說:“你好多天沒有洗澡了,有時間去洗個澡”,我話還沒落,孩子眼睛白了我一眼,直接關上門不理我了。
我當時還真有點氣,但轉念一想,接納她吧,難道我還不允許她有情緒的表達,也許她也有難處,或許作業太多,沒有時間洗澡。我這么一想,自己瞬間心情暢快。于是我就忙著做我的事情。下午5點多,下完課,她還主動來找我聊天。然后晚上吃完飯后,竟然主動和我說,待會我洗完澡叫她也去洗。
在大黃蜂學習平臺學習后,自己情緒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好了,現在不但能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自己也可以很快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當自己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時,嘉許后,孩子也不知不覺改變了。
嘉許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法寶。
首先,看待問題更積極了,以前遇到孩子問題或不好的事情發生時,首先想到的是抱怨,覺得自己生活怎么這么苦,甚至向逃離或者干脆放棄不管,愛咋地就咋滴。嘉許后,讓自己時常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發生的事情,所有發生身邊的不好的事情或問題,現在會換一個角度去發現問題背后的閃光點,自己的心情也變得美麗。抱怨也越來越少了。這一點特別棒,簡直就是轉變思維的法寶。
其次,由以前的挑刺模式改為欣賞模式后,孩子似乎也快樂起來了,有時候收到我嘉許的短信,她似乎毫不在乎,也不回我信息,但看得出來,心里還是很美的。
最關鍵的是,大黃蜂老師的嘉許大法,借用了心理學上“承諾與一致”的原理,在嘉許過程中,我們潛移默化的給了孩子很多正面的標簽,人人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孩子怎么會舍得輕易愧對這些正面的標簽(嘉許)呢,于是,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慢慢地被我們的嘉許(也就是不斷給孩子貼正面標簽)所影響,孩子慢慢的也就朝著我們心目中希望成為的孩子方向發展。
所以,有時候,教育得反著來。原來,我們最擅長的是通過批評和指責來改變孩子,了解人性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嘉許才是最好改變一個人的好方法。
嘉許的升級
學了一段時間嘉許后,現在嘉許的模式也遇到問題了,有時候孩子會非常的不喜歡我這種贊許和贊賞。
比如我嘉許她:“噢,你畫的這個畫真好看”。女兒懷疑地看著我說:“你是真喜歡,還是隨便敷衍我?”
有時候我真搞不懂大女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后來我看了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才了解到,夸獎會讓人產生好的感覺,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太好的反應。
比如
贊賞可能會讓人被贊賞的人產生懷疑(光彩奪目?你沒看見我一小時前的樣子)
贊賞可能會帶來壓力(我這次考好了,我下次考不好怎么辦啊?)
贊賞可能會引起焦慮,干擾他們的行動。(我可能再打不出那么好的球,這次我很緊張。)
反思:那我該怎樣去夸獎孩子呢?怎樣才是最好的贊賞模式?
看了這本書后明白了問題出在哪。
后來我夸獎孩子改成了“你這個畫,這個背景顏色很亮麗,人物形象很立體,栩栩如生,我很喜歡你這幅畫的色彩搭配”
我采用了拍照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的語言,加自己的感受來夸獎孩子。
沒想到這一次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女兒發自內心的開心。
所以說,好的嘉許不是直接說你真棒,你真厲害,你真聰明,需要多描述細節,以及你的感受,同時最后給孩子貼上正面的標簽(這個標簽是你希望孩子未來發展的優秀品質)。
變化:身邊親人的奇跡轉變
學會嘉許大法后,當我不在試圖改變他人時,奇跡慢慢發生了。
我把這個方法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沒想到,孩子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大女兒不但順利復學了,慢慢的孩子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生活習慣。這對休學一年的孩子來講是多么的困難的事情。孩子為了能夠適應學校的節奏,努力在調整自己,通過自己頑強的意志,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小女兒由于年齡小,才5歲。原本孩子非常不樂意做的事情,早上早早起床去幼兒園,我嘉許小寶說相信她一定可以克服困難,第二天按時起床,盡管稍微晚了5分鐘,但是我繼續嘉許小女兒,小女兒后面早上起床基本沒有讓我操過心。
還有我的老公,我老公也像我一樣喜歡吹毛求疵,他的級別數比我高。所以我有時候非常的受不了老公對我的批評和指責,為了改變老公,我開始嘉許他,嘉許后,我老公也悄悄發生了變化,不在那么喜歡批評和指責周邊的人。
我的婆婆那更是吹毛求疵的老法師級別,在沒參加嘉許訓練營之前,我和我婆婆關系非常的差。學習之后,不管我婆婆對我什么態度,或者對我抱怨。我就嘉許她一句“媽媽,你真好,謝謝你”。瞬間把我婆婆囂張的氣焰給滅了。我們的關系也慢慢緩和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嘉許外,無條件的愛、看見孩子、全然接納、給孩子空間感和掌控感等都非常重要,未來我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在修煉父母,感謝孩子給了我這么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