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五的幸福伴讀時光。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心態開放、不斷學習的智慧爸爸。因為他的學習和改變,初二的女兒也從半年前沉迷游戲的狀態,逐步變成不玩手機、主動學習的狀態。
女兒的重大變化背后,他和太太一起做了怎樣的調整和努力?為什么他說“做到這一點,孩子的主動學習自然發生”?
看完他的分享,幸福君不禁感慨:這位智慧爸爸的育兒經,值得每個父母用心收藏和借鑒。
01
女兒回家,驚喜不斷
昨天,是初二女兒返校后第一個周末回家,老婆去接的她。
晚上,我回到家里做了幾個菜,算是一家三口一起慶祝元宵節了。
晚飯過后,女兒主動去整理自己的房間和書桌。
這個看似很尋常的舉動,卻讓我和老婆無比欣喜。
要知道,女兒從上小學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主動整理過自己的東西。
沒想到,更多驚喜還在后面。
女兒還主動說:
“我以前學習時,總是不想你們看到我在做什么。
之后,我隨時打開自己,這樣你們隨時就能看到我的學習狀況。
而且,我從此以后不再關門了,除非你們外面做家務太吵了,我就關門。”
我跟老婆高興得合不攏嘴。
更讓我們無比感動和振奮的,還在后面。
女兒認真地跟我們說:“從此,我不再玩游戲了,初二很關鍵,我要用心學習,少浪費時間在一些無意義的事上。除了學習之外,我不再拿手機了。”
更可貴的是,女兒說到做到。
昨天回來一天,她確實沒有要過手機,更沒提到要玩王者。
這還是之前那個,玩游戲沉迷到無法自拔的孩子嗎?
孩子的心門完全向我們打開,跟我們也是暢所欲言。
這一刻,我終于感覺到,以前給孩子挖的坑都被愛給填滿了。
愛滿則溢,我真切體會到這句話的力量。
02
我跟老婆做了啥?
孩子變化這么大,我們到底做了什么呢?
我跟老婆一起復盤了一下,發現:我們作出學習和成長自己的決定,真的是有生以來最正確、最有價值的決定啊!
以下是我和老婆梳理出來的,我們這段時間做出的重要改變。
用3個關鍵詞總結,那就是——愛、肯定和陪伴。
剛剛過去的寒假中,我和老婆給女兒的愛的聯結,簡直太完美了。
可以說,這個寒假我們傳遞給女兒的愛,超過她過去十幾年感受到的愛呢。
我們陪她各種玩。
既有去外面不同地方的玩,也有在家里的各種玩。
象棋、飛行棋、五子棋、打牌,我們輪番上陣。
玩得太盡興,以至于她最喜歡的羽毛球一次都沒打。
沒打就沒打,反正玩得開心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玩,我們還換著花樣做她喜歡吃的食物。
不會做的,我們就在抖音學著做,不管做得好壞,孩子都感受到了我們的愛。
除了行動上,心甘情愿地陪著女兒玩外,在語言表達上,我們也有了根本的轉變。
以前一言不合就說教的模式,從我們家徹底消失了。
我們對她的肯定越來越多,對她的欣賞越來越多。
我們跟女兒聊天時的語氣,也越來越溫柔。
有時候難免會有意見不合、不太開心的時候,我們就及時暫停,不再追根究底,等情緒平復后,再找機會交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就是我們讓女兒自己做主的機會越來越多。
只要不涉及安全和基本原則,她想嘗試的事情我們都支持。
孩子內在的興趣和動力,越來越多地釋放出來,這也是女兒為何主動說出不玩手機,要抓住初二的關鍵時間,好好學習。
當孩子內在自主性被激發,主動學習、想辦法搞好學習,就是自然的事情啦!
為什么我們能夠做出上面的調整呢?
我跟老婆交流了一下,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不再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感受她的感受,看見她的需求。
這樣一個角度的轉變,既讓我們看到更真實、更客觀的女兒,也讓女兒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看見和尊重。
這樣一來,我們不再被女兒的“問題”牽著走,而是根據女兒的需求靈活調整我們自己。
女兒感受到的愛和尊重越來越多,自然也就越來越開心了。
每一個抑郁或者沉淪的孩子,內心一定是不同程度缺乏愛和看見的孩子。
現在,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03
問題還在,但我們變了
當然,學習和成長并不意味著問題就消失了。
寒假的時候,也有一次鬧得大家都不開心。
只是,以前一不開心,我們就啟動說教責備模式,總想抓住機會“教育”孩子。
現在,不開心在我們看來是正常的狀態,我們不再動不動上綱上線了。
寒假最后三天,因為作業問題,我們提醒她,她不高興,鬧得有點不愉快。
氛圍不對,我們就趕緊閉嘴。
當我們不把這件事看得很重,內心很平靜,女兒自我情緒調整的時間也越來越快啦。
如果是以前,開學前鬧出不開心,她很有可能就發脾氣說不去學校了。
但這一次,不到兩個小時,當我們給到她安靜而不被打擾的空間,她就調整好情緒,自己去做作業了。
寒假一開始,我還有點小擔心。
我故意開玩笑說:“你的作業要每天完成,老爸來監督喲!”
女兒確定地說:“我不用你監督,我自己肯定能完成。”
這時候,老婆提醒我:“你不要管那么多,要相信孩子。”
我就識趣地趕緊閉嘴。
我要是再說下去,她們娘倆就會統一戰線來對付我了。
其實,我一放假就這么提醒女兒,是因為以前發生過,一到開學前很多作業沒寫的情況。
而且,開學前三天,老婆也有點情緒:“怎么孩子寒假玩得那么開心,情緒那么正向,作業還沒完成呢?”
哈哈,我們都是正常人,對孩子難免有期待。
不過,好在我現在是管理預期的老手了。
我跟老婆說:“這很正常,每天那么嗨,沒時間做。而且,我們又沒監督,誰都會有惰性的。”
因為有心理準備,所以我很平靜。
在平靜的狀態下,我們就跟女兒交流,接下來如何盡快補作業。
交流中,女兒覺得作業太多了,實在做不完,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有了前期良好的聯結,以及穩定的情緒打底,是時候清晰界線和責任了。
我們就跟她說:
“你這樣不做作業,鬧情緒,等于在浪費時間。
你是個學生,作業是你最基本的責任,趁還有兩天半的時間,我們覺得是可以一點點地做,能補多少算多少。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以后直接受益和受害的都是你,你自己做決定。
爸爸媽媽相信你是個負責任的孩子,也是個聰明的孩子,相信你會做出聰明的選擇。”
溝通完,我們就及時退出房間,專注做自己的事情。
兩個小時后,女兒開始補作業。
說實話,看著女兒最后拼命補作業的樣子,我們很心疼。
兩天兩夜,她睡了不到七個小時,飯也沒好好吃一頓。
但是,既然女兒思考后做出了為自己承擔責任的選擇,我們就保持尊重。
15歲的孩子,確實到了為自己負責、承擔后果的年紀了。
有了寒假滿滿的愛的聯結,以及堅持底線時候的堅定,這次周末回來,女兒讓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生命狀態。
老婆給女兒專門拍了一張照片,女兒的眼睛里洋溢著陽光自信的光芒,讓我們無比心安。
在這里,我特別感謝一起學習的老師和同學,每個關鍵時刻,都給我鼓勵和支持。
而我最要感謝的人,是我的老婆大人。
是她帶領我步入自我成長與學習的旅程,讓我懂得如何做智慧的父母。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