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沉迷網絡游戲的行為有哪些)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孩子沉迷游戲怎么辦?現在互聯網絡游戲發展,特別是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英雄聯盟,第五人格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進去不能自拔,導致孩子心思都花在游戲上,無心上學,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甚至不上學的,賴頌強老師團隊專注于協助父母,從六個步驟幫孩子改善沉迷游戲的問題。
近年來,網絡游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也常常引發社會關注。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自然不必多說,正所謂“玩物喪志”,任何人一旦沉迷于玩樂,都會消磨掉志氣。暑假期間,家長對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擔憂,不論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總能成為熱門話題。
新規出臺后,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熱議。有人認為政策過于嚴格,可行性太低;有人則舉雙手贊成,表示新規有助于孩子戒掉網癮,好好學習;也有人擔心限制了網絡游戲時間,孩子還能玩什么。在對新規的種種討論聲中,我們終究不能局限在自己的視角內,應當認識到網絡游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關系到很多因素,“限時”只是一小步。
讓孩子對網絡游戲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絕非一個“限時”就能使其變為“現實”。自全國各地各校響應“雙減”政策以來,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將會有更多的課余時間。正值開學季,配合“雙減”政策,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網絡游戲時間進行嚴格管控,就是想讓孩子能夠充分利用寶貴的時間,多去探索游戲之外,那個真實而又精彩的世界。
但除了游戲之外,我們又能否幫助孩子搭建一個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休閑娛樂空間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除了相關企業責無旁貸外,更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行動。一方面,家長需要思考“限時”后,如何用網絡游戲以外的東西,充實孩子的業余生活,例如,抽時間和孩子共同參與體育鍛煉,走近大自然,或是共同讀一本好書等等,從而讓孩子對網絡游戲主動說“不”。另一方面,學校作為學生成長學習的主要場所,在落實“雙減”政策,幫助學生“減負”后,也應當考慮學生的課余時間如何更好地利用,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或布置實踐作業的方式,幫助學生主動感受真實世界的精彩與美好。
同時,“防沉迷”不應只針對網絡游戲。數字時代,未成年人是地地道道的互聯網原住民,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互聯網。據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超過三分之一的小學生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除了網絡游戲,還有很多容易讓其沉迷的東西。“限時”之外,還需在觀念上對未成年人加強教育和普及,讓其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善于利用網絡實現個人的成長。
網絡游戲沉迷從來都不是某一個未成年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限時”只是一小步,它的目的是為了給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只有全社會合力,共管共治,才能讓“限時”的目的成為“現實”,才能在“防沉迷”的道路上往前邁進一大步。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