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叛逆到懂事(從叛逆到成熟)
人的一生,有三次叛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所有的父母們,都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厭學,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可以找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要指導方案,從孩子的心理建設,到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的引導,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步驟。
第一次在3歲左右,用調皮爭寵哭鬧等渴望吸引大人的目光,證明他的存在。
第二次在青春期,用反抗獨立另類等擺脫束縛,證明自己是大人了。
第三次在成年后的某一時刻,可能是而立不惑之年,或者是更晚。前半生都在為別人而活,到了一定的年紀,終于有勇氣尋求那個被壓抑了很久的真實的自己,這就是成年人的叛逆。
有個朋友說,36歲那年,她去旅行,親眼看到一個游客從懸崖墜下。那一刻,她突然震住了,同時對自己提出了一個大大的疑問:如果那個人是自己,在死亡前的一剎那,我最后悔的是什么?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父母期待中做個文靜的女孩努力學習,找了父母認為安穩的工作。有了女兒后,開始曾經父母對她一樣的輪回…
她很喜歡創意,曾經夢想有自己的工作室,而每次,都在顧及家庭中妥協。
那天那一幕,讓她下定決心,今后再也不為他人而活了。她的成年叛逆,就這樣開始了。
之后她果斷辭了那個沒有熱情的工作,開始自己創業,雖然最初很累,但充滿希望,有動力。每天晚上睡下的時候,心中會期待第二天的到來。
曾經以為的照顧不了家人,事實正好相反。
看著她每天充滿熱情和活力,孩子在媽媽身上看到了奮斗,看到了自立和自信,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幫忙做家務。
丈夫也不是每天回家就往沙發上一坐,而是開始幫助處理瑣事,用他的話說:老婆這么努力,我能頹廢嗎?
生活往往如此,你越去迎合他人,反而會得到嫌棄,而當你真正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別人會主動去靠近你。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同事父親生病,需要長期照料的那種,她哥哥是某個大公司工程師,敬業,踏實。父親病重,需要家人左右,可是工作不允許他每天回家。某一天,一向穩重的哥哥突然找到領導,辭職。原因:照顧老人。
家人同事領導誰勸都不行,這么好的工作,多可惜。他說:如果現在我不好好照顧父親,我會后悔一輩子,工作雖然重要,但我不想給自己遺憾。今后的事情再說,現在,我就要老爸。
后來,領導被感動,讓他先回家照顧家人,職位給他留著。
很多東西可以彌補,但內心的某種遺憾可能伴隨一生,越來越濃,等到人生遲暮,念著某個事情從未開始,某個人從未告白,某種情已然辜負…
原因是什么?我們一直活在別人的目光中,把自己限定在一個規規矩矩的框框里,別人判定的價值就是有價值,眾人認為該如此這般,你就這般如此。
有人沒有嘗試夢想卻已在工作中頹廢,有人沒有找到愛人卻已結婚,有人從未為遵從本心,卻已老去…
如果你還未老去,讀一讀這個老人的人生感慨:
現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終點了,我常常回憶80年來的歷程,感慨萬端。
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么一個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讓我下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是要走今生這條路?
經過了一些思考,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條路。但是有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
———《季羨林談人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