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學咋辦?
相信大家都很迷茫,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擾。
我女兒目前在市區一所小學上五年級,學的是美術。為了能跟上學習進度,我開始報了補習班,每天還花大價錢上。
小學時,老師布置了作業,讓她背古詩、背詩詞。為了不影響鄰居,我經常讓女兒直接在我們隔壁的小區里背,這樣我們兩個人,也可以互相看影了。
可是,直到臨近期末考試,孩子的成績下降得非常厲害。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按照老師的指導,制定輔導計劃。
可是,老師告訴我,孩子上課時不是開小差,就是發呆,一會上廁所,一會又拿起橡皮擦水筆…………
我看著孩子動作慢,情緒低落,不停地跟老師解釋。但孩子就是不聽,還和同學鬧矛盾,我也很生氣。
那段時間,孩子的狀態真的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聽課、看課外書都覺得枯燥無味。
無奈之下,我只能選擇了辭職,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照顧。
回想過去的半年里,我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并沒有隨隨便便那么多。我只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盡可能滿足她,在她想要的時候給她支持。
一年里,我像以前一樣,去上班,下班后接孩子,再忙工作,也會把孩子交給我。
所以我盡可能地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即使不上班,也會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
2、
現在,雖然我每天回到家里,也會習慣性地使用手機,但我開始學著理解和接納孩子,我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有原因的。
孩子玩手機其實是一個現象,反映出了人的很多功能,比如人的語言功能、記憶力、情緒自控力、毅力、社會交往、家庭關系、個人職業規劃等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弱點,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刻板的機器。
但是,你需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對癥下藥。
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參加社會交往,因為社交是孩子的天性。
就像我們的祖先們一樣,人類社會交往,從本質上來講,都是需要大量的社交活動的。
一個人如果在一個集體中完全沒有人叫他“老好人”,他就會很難融入到一個集體中去。
所以,父母應該主動熱情地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多認識新朋友,擴大孩子的社交圈子,這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出現不良的社交習慣時,父母要及時制止,并及時引導。
所以,在“屏幕前”這個階段,父母的角色更重要,不僅要以身作則,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要尊重孩子,不要過分干涉。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必須學習相關知識,才能跟孩子和平相處。
育兒路上,你的困惑也將伴隨你。
我們都要學習如何科學地解決問題,才能走出困境。
而不是跟孩子杠上,把你氣得直踹門。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