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不上學,被父親“押送”到精神病院,她不愿進精神病院,想要去客廳、小屋玩,父親說:你這個年紀不上學,不進精神病院,你就別想讓我給你什么好。她現在快抑郁了,認為都是父母給的,認為自己必須要上進。
其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想上學,是害怕被同學恥笑,他們都有這種感覺,父母不用太過緊張,這是孩子需要的。他們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想讓老師和同學失望。這都是正常的,只是他們沒有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和老師同學相處。只要我們理解他們,接納他們,他們就會向陽生長。
看到這里,父母應該慶幸,孩子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壓。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走上不歸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從小對他的教育不當。
生活中我們發現,越是生活在父母經常打罵和否定和否定“你”的家庭,孩子越容易變得膽小懦弱。
就像我上文說的那個小男孩,他本身有很多興趣愛好,畫畫的天賦,踢球的愛好,畫畫的愛好。這些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父母總會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認為孩子就是不能吃苦,必須好好學習,必須給孩子爭辯是非對錯。
這種教育方式嚴重違背了孩子的心理成長需求,使孩子缺乏獨立意識,認為世界上所有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依然把他當作孩子看待,孩子會認為父母非常討厭自己,如果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父母就會把他當作私有財產,任意一方想怎么對待他,他就會認為你作為一名父母是不合格的,從而導致孩子得不到信任。
二、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
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希望孩子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但是你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有問題,而自己孩子也是有問題的,甚至會把別人家的孩子比他的孩子。當然,父母們的這種比較也是來自于自己的焦慮。
心理學的統計表明,中國人的焦慮感來源于對不確定性的恐懼,父母之所以會把這種焦慮源自于孩子的成長,是因為他們的不信任,而且還把這樣的焦慮傳染給了孩子,而孩子也會因此變得焦慮。
二、教育焦慮產生的原因
1、遺傳因素
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從父母那里尋求答案,比如說有的孩子在學校讀書成績很好,那么這種遺傳因素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教育。遺傳學的研究表明,在遺傳基因方面,孩子都有相應的家族遺傳的傾向。
父母如果具有以下的特征,那么父母焦慮的程度會比正常家庭孩子更高:
01、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一樣的人,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就會集中出現。
02、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一樣的家庭,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同樣的焦慮現象。
03、 還有一種可能是遺傳因素
人的大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物質,它會使得神經元的神經元發生變化。
人的大腦就像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習慣。
03、 特別怕輸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表現出對孩子過度的擔心,而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或考試過程有更加擔心的現象,父母的焦慮其實也會傳遞給孩子。
在焦慮面前,孩子最容易無所適從,產生焦慮。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會給孩子很多的焦慮,這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壓力,并且很容易陷入迷茫,沒有辦法去面對。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減輕焦慮,父母首先要讓自己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然后再去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焦慮。
04、 多與孩子溝通
面對高考,家長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有些孩子學習很好,但是心理素質很差。他們很容易受挫,失去自信心。這時候,家長們要多與孩子溝通,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不要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壓力。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能夠讓孩子更加勇敢面對高考的事。
平時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覺得有自信,愿意和爸爸媽媽溝通,而不是家長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的孩子平時有沒有學習不好的現象,你們是怎么處理的呢?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