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休學在家,是孩子出問題的借口嗎?
“我家婷婷今年讀初二,明年就要參加中考了,可是這個孩子在家里一直不學習,無論我怎么勸導都沒有用,這次就不去上學了。”
婷婷媽媽著急地說。
此時婷婷家在4樓,和以往是隔著一層玻璃,她和孩子一起在里面做作業。可是從自家樓下經過時,她看到女兒和另外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她覺得孩子在撒謊,就回家批評教育。
婷婷媽媽告訴婷婷以后,她就不讓孩子再繼續這樣下去了,可是婷婷一直不聽,情緒非常低落。
02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的狀態,他們覺得自己能在社會上獨立生活,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父母所控制,自然就會產生叛逆的情愫。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上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平等對待,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能夠與眾不同。在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中,他們最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尤其是來自于同齡人的認同。
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地增強,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能夠得到周圍人的肯定,更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凸顯出自己的價值,同時又渴望外界的認可。
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少能夠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
所以,在孩子的這個階段,父母的作用就是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會孩子如何去釋放內心的壓力,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同時也要注意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處于這個階段的時候,他們是最需要的,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就可以讓孩子遠離他們的叛逆期,所以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減少一些批評和責罵,多一些尊重和認可。
第二個叛逆期:13-15歲青春期
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在身體上已經和成人一樣了,他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從生理上他們要脫離父母,從心理上他們要獲得成長,在心理上他們要成熟,在行為上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他們的叛逆卻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家長在這個時期的教育方式,只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還會引發親子矛盾。
教育專家李玫瑾:15歲女兒早戀,爸爸輔導作業,被打的孩子回去了,父親在這個時候卻說:“你為什么還不去死?你有什么資格嗎?你怎么能把你媽媽當我養你媽媽?我不養你長大,我就要你養你!”
每個人的父母都有換位思考能力,我們也是從孩子的那個階段過來的,所以換位思考是最快接受教育的方法之一。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卻像個新手父母一樣束手無策,為了教育孩子卻不知所措。
朋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的疑問,最常見的問題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總是與父母唱反調。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總是與自己唱反調,覺得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自己的教育方法沒達到效果,心里想著自己以前的方法都對,為什么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孩子到底聽進去了沒有?
其實,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很多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孩子進行說教,而孩子卻不愿意接受,或者總是違背自己的本意,最終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誤會。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沒有讀懂孩子,沒有看懂孩子,而這種看似簡單直接的教育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 不尊重孩子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有這樣的想法,以為自己是父母,而孩子只能聽自己的。于是,孩子就可能會反抗,表現出來忤逆父母,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反駁自己,便繼續漠視孩子的話,或者是完全不聽孩子的話,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會導致他們做出很多的反抗行為。
所以,父母要懂得理解和尊重孩子,也要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 不要過于強勢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狀態,這樣的態度,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如果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很容易就會對家長產生抵觸心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了。
· 不要吝嗇于孩子的請求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總是會給予孩子一些不合理的建議,甚至是命令式的口吻,那么這樣的交流自然會讓孩子感到厭煩,所以,要懂得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孩子想法進行一定的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愿意與家長進行溝通。
· 多鼓勵孩子
孩子也是需要鼓勵的,如果孩子總是一味的在家長的壓迫下去學習,那么他們很有可能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并且越是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是會變得越發的困難,而且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困難,這樣一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越困難,并且會變得越來越不順利,因此家長應該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對學習更加有信心。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