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厭學,已經成為家庭和學校共同關注的話題,厭學是學習中的普遍現象。
孩子一旦有厭學情緒,就會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熱情,缺乏動力,甚至產生恐懼,從而導致學習態度差,成績低。
班主任提醒家長,孩子出現下面這3個表現,多半是有厭學情緒了,家長要警惕。
一、應付作業
家庭作業是檢驗孩子課堂成功的必要過程,認真書寫家庭作業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孩子對課本知識理解,也是培養孩子在家主動學習能力的過程。
有些孩子把寫作業當完成任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簡單的內容不夯實,重難點不肯動腦,家庭作業遇到難題往往拖拖拉拉,投機取巧,或者抄同學作業,或者網上找答案,應付了事。
更有甚者,連作業都懶得抄,花錢找人幫自己寫作業。當孩子開始對家庭作業應付了事,那么多半有厭學情緒。
愛迪生說,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真正的樂趣。大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因為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
所以要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除了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每個人的責任之外,還要那讓他從中獲得成就感。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如果能多用下面鼓勵的話再好不過:
1、這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比以前短了一刻鐘,有進步!
2、這個問題雖然你不會,但是你現在不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了,媽媽很高興!
…..
看似每天放學后30分鐘-1個小時的家庭作業時間,如果孩子每天能認真完成,學習會大有進步。
二、失敗合理化
俗話說,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理由。
考試中,基礎題總是出錯,可能是孩子沒有扎實基礎知識。做過的題還是錯,是因為孩子沒有重視整理錯題總結經驗。
同樣一篇文章,別人背會了自己還讀不順,那要考慮是否沒有用功。學習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有原因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當孩子開始合理化失敗,開始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每次達不到要求的時候,沒有從自身找問題,而是反復找借口。

比如,考高分的那些人都是天才,我本來就不聰明, 老師出的題目太難了等等。
往往用這種話語來安慰自己,麻痹自己,而不去改變,那么成績只會越來越差。合理化失敗,正是厭學的體現。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找孩子聊一聊,孩子學習沒動力,那就給予孩子目標激勵。學習上有困難,那就對癥下藥,幫他們接觸困惑。
其次,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平時在校學習情況,在考試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對策。
三、情緒化明顯
孩子一旦有了心理壓力,可能不會直接向父母坦白,但會通過情緒表現出來:
每天早上賴床,聽到上學就心煩……
情緒低落,愁眉不展,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一攤開書本就說累,有時候會頂撞父母,有時候在家抱怨老師。
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當孩子在學習問題上情緒不穩定時,多半是厭學了。
首先,父母要主動與孩子溝通,關系孩子的心理狀況,詢問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是學的東西太難,還是與同學發生了什么矛盾。

如果是學習上有困難,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找出問題,梳理問題,聯系老師一起幫孩子解決。學習就是不斷探索的過程,遇到困難很正常,重要的是看你怎么面對。
再者,父母要多給孩子陪伴,當發現孩子情緒低落或激動時,別急著發脾氣,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最堅實的依靠,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有了好心態,學習才能有好狀態。
不同類型的孩子,厭學表現也有所差異。但最終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影響孩子以后的學習態度。
身為家長,要早察覺,早幫助孩子改正,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對學習重拾信心。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