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游戲防沉迷的作文300字,要打到100字以上才行,而且還得寫2000字左右。
現在網絡游戲的資訊十分發達,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游戲和平臺。游戲登錄率高,玩游戲時間長,更值得人們去嘗試。其中游戲帶來的“樂趣”和快感是非常吸引人的,如果你一直玩下去,那么它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并且越來越強烈,一種強烈的快感中樞。游戲對你的控制很高,甚至可以說是對你的愛的支持和肯定。
網絡游戲其實是一種娛樂和放松,是一種娛樂,但是當它被玩家所控制,就變成一種負擔。在這種負擔作用下,你玩游戲的時候已經把它當成了一種娛樂和放松的手段,你只能是在這種娛樂和放松的過程中找存在感,而不能自拔。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二、精神空虛,希望尋求網絡世界的存在感
從玩游戲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孩子已經達到精神空虛的狀態。他們想要通過網絡世界來填補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發現孩子可能會迷戀網絡游戲。我曾經以為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就是因為缺少家庭的溫暖,缺少家人的關心。其實父母家人也有義務一起陪伴孩子,只有從網絡中尋找他們的存在感。
同時還可以借助于孩子和朋友之間的互動,讓孩子能夠從更深的人際關系中得到滋養和安全感。他們還可以更加安全地應對網絡世界的入侵,從而不至于走向迷失自我。
三、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戰勝自己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網民規模大概在1.64億。全國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遠遠高于一切。
要想讓孩子遠離網絡游戲,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圈養在真空里,而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愛好巧妙地轉移到別的地方。
比如孩子放假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去運動,帶孩子進行體育運動,讓孩子跟同伴有更多的共同話題,這樣孩子也就不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而是打開心扉,和同伴們一起交流、玩耍。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被轉移。
4
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就跟我說,自己的兒子特別喜歡玩游戲。他說,如果孩子不玩,就讓他玩,不給他玩,他就會不停地哭。而這位媽媽卻對孩子的哭聲表示同情,甚至有一些媽媽還跟孩子說“你哭我就不陪你了”。孩子媽媽和孩子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好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手機是每個人的標配,而手機也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手里幾乎都有一部手機。孩子因為玩手機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暴躁,甚至離家出走。
當孩子向我們提出索要手機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和孩子商量,要尊重孩子,讓他們合理的去支配自己的時間。不能簡單粗暴的說""你必須要用手機,你必須玩游戲!"這樣的話。我們不能一味的用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放下手機,更應該去了解孩子沉迷于手機背后的原因。
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原因是什么
1、手機游戲好玩
現在的游戲軟件太多了,而且有的游戲有些叫做"吃雞"""王者榮耀"等等。這些游戲不僅是會讓孩子"著迷無窮",也會讓孩子"著迷無窮"。
2、孩子受到外界的誘惑
手機上有各種各樣的游戲吸引著孩子,現在很多游戲的內容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誘惑吸引著孩子,讓孩子"著迷"。孩子長期沉迷于手機游戲之中,在面臨著巨大的誘惑時,孩子就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3、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
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是因為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而導致孩子的心理年齡處于青春期,在自我意識的驅動下,孩子往往無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孩子性格內向、自卑、膽小、孤僻,甚至會有些叛逆。
而父母只顧著手機,孩子則是會更加叛逆,不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在父母的眼中他們就會成為"手機控",有些父母甚至會因此對孩子進行打罵,但是卻發現孩子越打罵越叛逆,
孩子的叛逆行為越發的明顯,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可以看到經常挨打的孩子,他們在性格方面的性格或多或少會發生變化,
而這其中一個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年齡正在逐漸的變小,而且他們的自我意識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想讓父母打他們。
打罵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國家長們信奉的一個育兒理念,但是對于孩子而言,打罵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愛自己的,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所以孩子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那么孩子的這種叛逆其實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萌芽,是對家長權威的挑戰,
他們會通過不理你的方式,跟你表達自我意識。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