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沉迷沉度
本次調查發現,在1000多名中小學生中,手機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持續或反復的,這意味著在8—10歲的青少年中,手機游戲用戶占總體的比例大概5%。
在玩游戲的時候,能獲得當下流行程度最高的存在感,這也讓一些家長趨之若鶩。而由于游戲太容易獲得成就感,他們就會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希望獲得更多的成就,這是游戲設計者的天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在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這個問題上,許多家長的態度都是“堵不如疏”,管得太多或太嚴沒有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矛盾。
想要管住孩子的手機,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尋求辦法。
1、需求得不到滿足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家長在玩手機游戲時,要關注的是孩子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游戲,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
從根源入手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并且,孩子如果沉迷手機游戲,是由于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從而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有些家長經常跟我說,他家的孩子是手機游戲成癮者,是游戲迷,是游戲公司的產品破壞了這個孩子,但實際上,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手機游戲,而是父母的關注、陪伴、關注和幫助。
所以,讓孩子不沉迷手機游戲是家長的責任,而不是手游。
我們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而是把孩子從游戲的泥潭里拉出來,引導他從現實世界里走出來。
我見過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玩游戲而指責孩子,把游戲從孩子的房間沒收了,卻怪孩子沉迷游戲。
我見過很多孩子,因為沉迷游戲,做出一些特別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釀成大禍。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玩游戲,會強制把手機的插頭拔掉,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變相的威脅”孩子。
會讓孩子更加沉迷游戲,但這種做法只是暫時的,孩子表面上確實聽話了,但背地里卻暗下決心要超過游戲的人。
這個時候,父母只要告訴孩子,時間不能超過3小時,超過3小時就會給你懲罰。
這樣的“懲罰”,能夠讓孩子的心,暖暖的,暖暖的。
如果說,在這個假期里,有什么方法,能讓孩子不沉迷游戲,好好學習,還能夠讓孩子在寒假中獲得更多快樂呢?
1 制定規則,做有趣的事情
在游戲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無法做有趣的事情,我們會本能地選擇逃避。
但游戲、玩具是孩子的,父母的任務是賺錢養家,他們無法體會到那種充實感和快樂。
當父母被工作和家務壓得喘不過氣時,不妨把家務和孩子一起做一做,不僅僅可以打發時間,還能增進親子關系。
2 游戲,轉移孩子注意力
沉迷游戲和網絡游戲的孩子,往往是因為感覺枯燥和無趣。
我們可以在游戲的選擇上轉移注意力,比如在運動游戲里加入一些運動元素,比如閱讀、鍛煉、閱讀、畫畫、拼圖等等。
讓孩子把關注的重心從游戲轉移到其他的興趣愛好上,比如說,閱讀、手工、聲樂、樂器等等,這樣就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讓孩子逐漸遠離虛擬世界。
3 以身作則,從根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我們發現孩子對游戲的興趣越來越強烈,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么去培養孩子的興趣呢?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例如,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參觀科技展等等,在孩子發現興趣點的時候,用積極的行動和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激活孩子的學習熱情。
4 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對于玩手機上癮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父母的以身作則,才能直接影響到孩子。因此,如果父母想要孩子不再沉迷手機,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
回到家就不要頻繁地使用手機,和孩子一起閱讀。
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利用各種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夠讓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如果父母只顧著玩手機,孩子沒有被重視,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家長要多和孩子互動,陪伴孩子玩耍,
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