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全球通客戶您好,您本月可使用流量不足1G…”
國慶假期后第一個周末,我正賴在床上刷手機,突然收到移動的官方短信,提示我本月流量不到1G。
原本,我的手機流量是每月100G,國慶節前特意又加了100G。這才10號,200G的流量哪兒去了?
查詢后才知道,主要流量都被父母的兩個手機給消耗了。兩個老人,10天用了將近200G流量。
由于不在父母身邊,為了方便視頻通話,我給他們買了智能手機,還在我的號下給他們開了兩個附屬號,把我平時30G的流量套餐升到100G。
剛開始,智能手機確實帶來了便利,他們想看看我和孩子,直接微信視頻,逢年過節可以互相發紅包,一家人幸福感提升了不少。
漸漸地,他們學會了使用抖音、快手,還學會了利用app賺錢,每天玩得不亦樂乎。
弊端隨之也來了。
以前我們一周會聯系兩三回,現在他們一個月都不見得主動聯系我一回。我打過去,他們匆匆說上兩句話就掛了。
以前他們早睡早起,叮囑我們不要熬夜,現在卻經常刷手機刷到半夜,凌晨還在群里分享一些養生視頻或孩子被拐的視頻。
以前每個月的流量套餐會剩下一半,現在每個月下旬就沒有流量了。
國慶節,我沒有回家。他們也沒有出去玩兒,除了買菜,幾乎不出門,全都在家刷手機,晚上更是早早吃了飯躺在床上刷手機。
這不,10月份才過去10天,他們就把200G流量給“揮霍”完了。
我不禁感到頭疼,家里有一個整天抱著手機不撒手的“網癮少年”,千里之外還有兩個“網癮老人”。
這可咋整呢?
01
有一種固執,叫“網癮老人”
什么是”網癮老人“?
頭條百科解釋:網癮老人是指如今生活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沉迷于網絡的現象。
那些曾經談“網”色變的長輩們,退休后,兒女不在身邊,他們也開始用智能手機在網絡上“乘風破浪”,沉迷網絡無法自拔。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50歲以上的“銀發網民”超過2.6億。
而其中,有超過10萬名老人的日均使用手機時間超過10小時,他們就是典型的“網癮老人”。
一說到老人的網癮,年輕人忍不住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人。
老年人的“網癮”,比起孩子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只是沉迷于游戲和刷視頻,老人們上網沖浪的花樣更加讓人眼花繚亂。
就拿我媽來說吧,她最熱衷的就是在手機上“賺錢”。她經常半夜起來在app上種樹,說她因為種樹免費領了10斤梨,還到處拉人注冊app,沒過幾天又跟人說她拉新用戶掙了100多塊錢。
比起當年早上早早起來排隊領雞蛋,她覺得刷手機賺錢得勁多了。
我爸雖然不把這些“小恩小惠”放在眼里,但他喜歡在手機上看各種養生信息。
他有糖尿病,一直吃藥控制。有一次,他刷手機看到一則信息說降血糖藥副作用大,食療才有用。他立馬停了藥,根據“偏方”買各種食材回來泡水、燉菜,結果血糖升高,差點暈倒,去醫院住了一個星期。
盡管有了“前車之鑒”,出院后他依舊照刷不誤。
“網癮老人”固執起來,還真沒有孩子什么事兒。
朋友的媽媽,最熱衷看直播買東西。
每次看直播,主播說東西好用又便宜,不滿意還包退,她忍不住買買買,支付寶里幾千塊錢,不到兩個月就花光了。
買回來的東西質量差,根本用不上,退貨嫌麻煩,堆在家里占地方。
對“網癮老人”還真是沒辦法,不能打,不能罵,好言相勸也根本沒用。
02
有一種孤獨,是無效陪伴遇上互聯網
退休后的父母,與社會逐步脫節,內心感到焦慮和孤獨,更期望找到歸屬感。
現在的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很多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成為空巢老人。
有位八十多歲的獨居老奶奶,兒女都在外地,每年過年才會帶著孩子回來。即便回來了,也只是住上一兩晚就走,老人每天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從視頻里看孫子孫女一眼。
也有些老人,為了照顧子女,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然而,陌生的環境讓他們更加孤獨。
同事的婆婆,從老家來幫忙帶孩子。孩子剛學會走路,每天都想往外跑。婆婆卻不愿意帶孩子出門,每天沒事就跟公公視頻通話或者把小孫子的視頻發到家族群里面。
剛開始,同事很不能理解,在老家,婆婆做事風風火火,喜歡跳廣場舞,喜歡串門,怎么換個地方就突然變得這么宅了。
直到有一天,同事和婆婆帶著孩子在小區里面玩兒,有位本地老太太主動來找婆婆聊天,但是婆婆聽不懂方言,全程只能尷尬地笑著。
她才明白,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婆婆無所適從,一直承受著恐慌和孤獨。
我們以為隨時可以和父母通話就是陪伴,或者把父母接到身邊就是陪伴。
實際上,我們雖然在父母身邊,但卻一直低頭玩手機,他們問啥都在應付。對他們,我們缺乏耐心,嫌他們學得慢,動不動就發脾氣。
久而久之,父母就像孩子一樣,遇見事不敢說,不懂得不敢問。
手機善解人意,成了他們最好的慰藉。
03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一句話: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小時候,父母耐心地陪我們一點點長大,現在,我們也要陪他們慢慢變老。
《小王子》中有句話:孤獨是什么滋味?孤獨就是周圍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你,感覺像被孤零零地拋在了一個遙遠的星球上。
只有理解父母的焦慮,設身處地感受他們的孤獨,才能讓他們放下手機。
散文《把碗留給母親洗》中,帶隊教授邀請幾個學生來家里吃飯,吃完飯后,教授阻止同學們去洗碗。
他把碗筷收進水池,沖掉油污,然后輕輕走到他八十歲高齡的老母親身邊,輕輕說:“媽,洗完咯?!?/p>
原本精神萎靡的老太太,瞬間精神抖擻,慢慢地走到水池邊,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興地對母親道了謝,給母親擦了手,把母親送回房間,再回來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他告訴同學們,做母親的,都想為兒子做點什么,即使她老了。而讓母親洗碗,她就會感受到兒子需要她,那么她就會過得很踏實。
孝敬父母,除了幫助父母,還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愛你。
《再美也美不過想象》中有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
父母老了,我們愛父母,不但要為他們提供物質保障,還要理解他們的孤獨,陪伴著他們,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讓他們感受到到被認可、被尊重,被需要,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才能放下手機,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寫在最后:
光陰似箭,歲月如刀。時光豐盈了我們的人生,也催老了父母的容顏。
我們總以工作忙為由,擠掉了看望父母的時間,甚至不愿意坐下來聽他們說話。
孤獨的父母,不忍責怪我們,只能去虛擬的網絡中尋找陪伴。
摩西奶奶說:“陪伴是最好的愛,可以抵擋世間所有的堅硬,溫暖生命所有的歲月。”
?;丶铱纯矗嗦牳改傅膰Z叨。網絡再發達,也比不上和父母同桌吃飯的溫馨,比不上與父母攜手散步的溫情。
別讓辛勞了一輩子的爸媽,晚年只有冰冷的手機相伴。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