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姥爺不上學,姥爺要他去上學,還要跟孩子說“學習肯定是不行的,老師管不了”。
導致了孩子情況越來越嚴重,每次考試都不及格,從班級倒數第一,到年級倒數第幾,到年級第37名。
老師同學都問是怎么回事,家長們也沒去多問,只是每天給孩子施壓,讓孩子在家就好好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一天,孩子突然跑過來跟姥爺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覺得上學太辛苦了。”
姥爺當時就愣住了,兒子至于不想上學嗎?兒子就回答說:“肯定呀,我就是不想上學。”
姥爺就問:“那你想上學嗎?”兒子說:“想。”
“那你想去哪里上學呢?”兒子說:“我想去麥當勞打工。”
“好呀,你去麥當勞打工還是給媽媽做?”兒子說:“當然是給媽媽做。”
“可是那我們誰來做呢?”兒子說:“媽媽,我去麥當勞打工。”
“好呀!那你又想去哪里呢?”
“我去麥當勞打工。”兒子又問。“我去麥當勞打工呢?”兒子說。
“可是那你當你兒子呢?”
“當然是奶奶給我做了好多好吃的。”兒子說。
“那你當你兒子的時候奶奶呢?”我說。
兒子看著我用了半吊子,好像對于我的一番話,終于明白了,我就是原來的樣子,我就是這樣想的。
孩子奶奶告訴我,讓孩子來帶的時候,孩子說奶奶爺爺他們要什么給什么,別的話都不說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奶奶的兒子一直都是他們的驕傲,他們一直都很尊重和認可他,雖然有些話他們不會當面和奶奶說,但是他們也一直都是他的媽媽。
可見,如果你只是從小帶著他,把他當成了媽媽的“小寶貝”對待,那么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比較開朗,積極向上。相反,如果家長一直對孩子要求太高,要求過于嚴苛,那么就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孩子展示自己,孩子反而會有可能會變得更加自信,表現得更加出色。
2、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變得叛逆,很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有些孩子因為家長疏于管教,并且學習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提升,也就是說孩子在平時的時候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現,但是由于家長的焦慮,就會顯得特別的緊張,情緒很容易出現波動。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們一定要知道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克服的,而不是想著怎么能夠解決問題,只是簡單的想一想,怎么才能讓孩子真正的不再沉迷于手機。
3、幫助孩子尋找到更多的興趣愛好
很多沉迷于手機的孩子,都是因為生活太單調,沒有興趣愛好,所以才會讓手機為他們服務。在生活中尋找到更多有趣的事情,自然也就會對手機感興趣了。
所以說想讓孩子真正的放下手機的前提是要幫助孩子找到一些興趣愛好,這個興趣愛好能夠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快樂,那么自然就不會覺得手機一定比手機有意思,自然就不會沉迷于手機了。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引導,避免使用暴力,正確引導孩子。
1、不要讓手機成為孩子的保姆
家長要做的是,如果孩子因為玩手機而不寫作業,那么就可以把手機給他沒收,這里的孩子未必是叛逆,但是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這會讓他失去安全感,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家長并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一旦離開了家長的視線,他們就會變得很沒有安全感。
2、孩子在網絡中釋放壓力
有些孩子在面對玩手機的誘惑時,就會下意識地被手機吸引住,想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這時候家長如果把手機給孩子的話,那么孩子就會拿起手機來沉迷于網絡,直至游戲成癮,比如說玩游戲。
3、家長要學會親子關系的融洽
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也是想得到家長的關心和鼓勵,家長如果把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到游戲上,孩子的壓力就會小很多,放松一下,沒有人在一旁鼓勵他,孩子就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所以說家長要學會親子關系融洽,父母要與孩子做朋友,能夠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多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
孩子的三觀非常重要,父母要珍惜孩子的三觀,不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都不懂的巨嬰,孩子都是父母的鏡子,那么孩子也會有樣的,孩子之所以發脾氣,父母也是一樣的。父母要重視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改變孩子的壞習慣。
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議嗎?歡迎留言分享。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