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原因
此前,我們曾在青少年網癮戒除基地的干預過程中,收到過不少家長反饋說,孩子從上初二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每天晚上吃過飯,我就趕緊去看他,從家里出來的時候,我發現孩子還躺在床上玩手機,過了五六分鐘就過來去拿手機,而且一玩就連續玩幾個小時。
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對他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談話,也從開始的夫妻之間的交流中,我發現孩子有時候會不配合,也有一種很大的抵觸心理,于是我就對孩子進行了系統的家庭治療,對孩子玩游戲特別的嚴格,就連孩子玩手機游戲也是斷然拒絕,這也引起了孩子的強烈的逆反心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孩子每次玩手機游戲玩到一定的時間,都會立刻把手機放下,因為孩子知道一旦成癮就失去了學習的時間,而且手機游戲還會帶來另一個不好的影響,那就是學習成績下降,老師也不再給予表揚。這對于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根本無法抵抗。
后來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個方法,叫“厭惡療法”,也是我原來一直使用的方法,在這里,它也被稱為“厭惡療法”,是一種條件反射理論,在美國的某著名的心理學家實驗室里,他們把小白鼠放在一個特制的木箱子里,只要小白鼠按壓住在這個木箱子里的杠桿,就會有一次觸及到了機關,而小白鼠就會死掉。
當小白鼠學會了這種機制,即使沒有電擊,它也會去按壓杠桿來獲取電擊。
而且,如果小白鼠學會了這種機制,還要增加一些額外的刺激,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獎勵”,不理會它的存在,就會放棄這個行為,直到電擊停止。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一直跟小白鼠進行競爭,如果競爭對手比小白鼠更勝人,小白鼠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失敗,而且會不斷地給小白鼠施加壓力,使其逃避學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同樣的道理,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斷地反饋,就會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巨大的壓力,從而導致孩子厭學,學習,甚至沉迷于網絡游戲。
就像《小歡喜》里面的英子,在媽媽給她的壓力過大的時候,就直接選擇了逃離學習,以此來逃離母親的痛苦。
所以,為人父母,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更不要在孩子考得不好的時候,去指責孩子。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所以,不要過于苛求孩子,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加油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加油站,當孩子迷茫的時候,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加油站,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因為父母的愛會成為孩子面對失敗時的底氣,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
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不能因為一次考試成績就斷定孩子的人生就此止步不斷。
我們要相信孩子,相信因為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不斷進步,在困難中越走越遠,在未來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好榜樣,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我是魔斯媽媽,也是育兒界的積極踐行者。我用碼字記錄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歷程。原創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