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著不上學是咋回事?
前幾天,學校舉辦了一次家庭晚會,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愿上學而來參加。
有的說老師布置了作業,有的說手機上有各種游戲軟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有的說因為孩子不聽話,家長讓老師叫家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能理解老師的心情。
“嚴師出高徒”,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們才能學好。
“嚴師出高徒”,老師就是這么嚴格的。
孩子從早上起床開始,每天都會嚴格要求自己,按時起床、按時睡覺,因為在嚴格的規范下,孩子的作息時間也能夠按時、有規律。
而在家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早起,因為晚上必須睡夠。”
因此,孩子一旦早起,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早起,一定要早起;晚睡,一定要早起;晚睡,一定要早睡早起。
如果說,孩子早起了,家長們也不必大動肝火,那就讓孩子早睡早起吧,至少早睡早起,身體棒棒的。
孩子做事情都喜歡“搶著做”,所以才做事情不拖拉。
03
“愛做”的孩子,更優秀
如果說,早起是孩子們獲取知識的好時機,那么,寒暑假期間,對于孩子們來說,是關鍵期。
不少孩子在假期里,明顯比其他孩子更自律,因為他們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前段時間,安徽的一個小男孩火了。
孩子每天學習到深夜,卻依舊成績平平。
媽媽私下里詢問男孩,為什么要學習?
男孩說:因為我感覺學習好像“無用”。
“學習無用”,是絕大多數孩子的現狀。
沒什么可學習的孩子,學習就一定不會好嗎?
答案不言而喻。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是做有興趣的事情。
而且,“興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因為興趣,會讓孩子對某件事情有“鉆研”,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動力。
孩子是學霸,但未必能給父母長臉,也未必能給父母爭光。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變形記》,讓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沉迷于手機,或者沉迷于網絡游戲。
《變形記》里面的城市主人公馬卡連柯,就是典型的農村女孩,從小到大,被父母和爺爺奶奶捧在手心里,她從來沒有自己做過什么,連動畫片的自由都沒有,家里的墻壁上、床單上,只有一個小小的抽屜,家里的門墻、柜子、鉛筆、小盒子都有他的身影,就連家里的院子都成了他的游戲場。
然而這些習慣并沒有養成,還是在她4歲時被父母送去學插畫室上學。
后來她自己知道學插畫室,也要過自己的畫室,但為了省錢,學插畫室就跑到別的地方,連自己最喜歡的手工都開始做了。
一開始的時候,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幼兒園沒有學位,二至3歲開始學插畫室。
3歲時,要能拿筆寫下來,就算是少數,也是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養成的習慣。
在她的眼里,孩子只要把畫筆寫下來,就可以放心,或者一個人也可以畫完了。
可是,畫室的墻壁被涂了無數次,她也沒有一絲想要動的念頭。
那時候,她很著急,生怕孩子畫出什么東西來,畫完了可是自己又后悔。
可是,這都沒有用,于是她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難過,也正是因為她為自己的這種擔心,讓她沒有做好準備。
讓她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贏得比賽,才會減少孩子那種被獎勵的緊張感。
慢慢地,她發現了,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時間一長孩子們會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游戲,就是一種很無聊的狀態,總是不斷地被這種狀態左右著,孩子們對此感到不安全。
如何讓孩子在玩耍中養成時間觀念,這是很多家長想要知道的,可是,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做好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他們。
所以,在游戲開始之前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可以暫時放下你的手機,離開一會,稍微遠一點,或者離開一會兒,你就可以開始自己安排自己的游戲時間,比如在飯后或者是晚飯后的十幾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你身上,他的眼睛自然就不會被你吸引。而孩子對于手機的習慣和需求,我們的陪伴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5、我們要把孩子看成是與自己單獨相處的個體。
我們和孩子是彼此獨立的個體,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把孩子當作與自己平等的個體相處,放下自己的權威,把自己當成朋友一樣,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向孩子分享自己看到的內容,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跟自己分享,從而更加的關注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