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一中初三星期日上學不上課,于是請假連續三天曠課,一曠課一整天。當時班主任提出要疏導學生,并提出讓學生走讀。
家長同意了,但也提出要維持紀律,但是要求學生回家不上網課。在之后,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零。
學生們被迫曠課,但學校拒絕了這項制度,家長也同意了。因為該校成立后,學校很快加強對學生的手機管理,而且沒有家長的陪同,只有老師,這個老師也不能請假,也并沒有辦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就這樣放任孩子,曠課是必須的。但是,學生已經不喜歡這個老師了,學校只能勉強答應,而且曠課一個月后,老師還是沒辦法,對此學生家長提出了整改建議,將學生們關掉。
現在很多學校管理嚴格,學生們沒有自由,不能出去玩,家長對老師的態度也不好。想讓學生學習,還得嚴格教育,沒有家長配合,完全不行。作為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必須嚴格,不是說老師不能管學生,而是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
家長的理由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定。
一般老師的標準是明確的,什么時間管好自己的孩子。老師看孩子學習就管好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長會嚴格要求老師,但是家長卻沒有去理解老師。
沒有去反思自己的孩子,家校教育缺少一個有機的聯系。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家,一個家。
所以,每個家長都希望學校能夠合理的管好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師管得松了,那家長肯定也會擔心孩子受不了。
其實,嚴格要求的標準是為了孩子更好,而不是為了推卸責任。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希望家長會把孩子關在門外,以強制性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聽話。
可是家長把門一摔,又找來孩子的舅舅、舅媽、親戚朋友等人,把孩子一鎖在門外,免得孩子去了他們家里玩。
更加過分的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越讓孩子多出去玩,可是孩子反而越是不聽話。
所以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禁果效應”。
越是禁止孩子玩,越是容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因而,家長應該多一些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尊重,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
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
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反而是尊重孩子的表現。
2、學會傾聽孩子的訴求
現代家長有太多的壓力,當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時,家長總是一味的去回答,不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這會讓孩子感到很壓抑,孩子也會感到壓抑,他們也會覺得自己不被家長喜歡。
所以學會傾聽孩子的訴求,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并將孩子的心理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一定要學會傾聽。
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只有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當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時,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溝通,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及時做出調整,不要讓孩子陷入到死循環當中。
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家長要注意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避免出現爭吵。
“乖孩子”標簽,容易養成沉迷游戲
現在的孩子沉迷游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的忽視,當孩子們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家長們一方面覺得孩子很大概率是因為玩游戲上癮,另一方面又會很擔心孩子會形成沉迷游戲的習慣。
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戒掉游戲癮呢?
1、家長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自己都是手機迷,下班回家后都不停地躺在沙發上玩游戲、看視頻,那么孩子就會認為手機很好玩,家長在孩子面前也會經常“低頭”。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總是“葛優癱”地抱著手機,多看看書,多做做運動。
2、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并且要嚴格執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多一些耐心和鼓勵,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3、給孩子制定玩手機的規則
有些家長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的時間和規則,可是沒有用,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遵守規則,所以才導致的,但是沒有關系,我們可以給孩子增加一些其他的娛樂方式,比如帶著孩子去戶外活動,陪伴孩子看電影、看展覽,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去購買一些他喜歡的圖書。
如果家長制定了規則,而孩子沒有遵守,則需要家長一起商量,修改規則,把手機的利和弊進行交給孩子掌握。
4、家長要以身作則
“你不能自己在玩手機,這么沉迷手機,你的眼睛會很難受。”
家長可以這么說:“看書對眼睛不好,你看手機看多了眼睛會越來越近視,影響眼睛,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遵守規則,不讓別人帶手機進去,這樣你也不用因為手機而影響學習,這是一種很有禮貌的行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