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幽默星期七不上學?
今日的開心天,你好。
今天的快樂最為簡練。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的快樂,來自明天,是明天的快樂。
今天的快樂最為純粹,來自明天的幸福。
今天的快樂是幸福,來自明天的快樂是幸福。
明天的快樂,來自明天。
周日我想問問兒子,你想過沒有?
周日我想過下周,但周日你不想上學,你想好再跟我去學校。
嗯,這個想法不錯,但如果這樣想,就有點離譜了。
媽媽你不是說嘛,上學要用心,我現在就想問問你,你最想讓我怎么做?
媽媽,你說你上學就專心,聽老師的話,老師就不會責罵你了。
當孩子告訴我說不想上學時,我當時還是覺得要先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因為這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我也可以不上學。
我問他不想上學的理由,他說不想跟媽媽一起,他想上學,他不想上學,然后我真的聽到他在說,我也是真的不想上學,我當時很難受,但是我也是有情緒的,這是需要傾訴的,所以我先做了一個深呼吸,先傾聽他的想法,跟他說,我知道你不想上學,有一種情況,可能是學習累了,也可能是你感覺到困難,壓力大了,所以不想上學,需要媽媽幫你做點什么嗎?
我對孩子說,兒子,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上學,無論是出于對自己未來的考慮,還是對媽媽的恐懼,都是你現在的感受,也是你現在面對的困難,你不想上學的借口。媽媽想聽聽你是怎么想的。
結果,聽到兒子這么說,我當時差點沒哭出來,我只好默默地把兒子摟在懷里,對他說:
“兒子,雖然你說得不利索,但是我還是很想知道,你現在在想什么?
你能告訴我嗎?
你能告訴我這件事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嗎?
你說過后,我跟你一起做點什么?
你有沒有想過,在那之前,你都做了些什么,讓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想怎么樣的人?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人的素質和見識,跟這個人小時候有什么關系?
他是怎么看待你的?
是怎么看待你的?
是怎么處理這個問題的?
你有沒有在什么場合做過類似的事情?
你有沒有因為過度焦慮而影響正常的生活?
你有沒有做出過極端的事情?
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你害怕犯錯誤,當你去上學時,就對自己說,“我肯定能學好,我是最棒的。”
可是你發現現實不會這么容易,你要想學好,首先你要相信自己。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那你只要你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你就會擺爛,你就會對自己失望。
因為這會讓你陷入一種思維的怪圈,那就是“反正我學不好,你也學不好”,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讓你覺得自己很笨。
而事實上,事實上,你完全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改變自己的思維,讓自己成長。
因為你以前一直想,你的人生應該是由一個人決定的,你如果有這種想法,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焦慮,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抑郁。
當你想不通的時候,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現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也許你之前沒有堅持的好習慣都會在某個時候突然爆發出來。
人生沒有白開水,萬事萬物都有兩面,你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到你想要看到的風景,你的角度是否依然是灰暗的,你需要它,需要它去感受你內在的心,需要它去行動,需要它去戰勝它,需要它來滋養它。
《我是山姆》封面圖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抑郁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有抑郁情緒,只是現在正在經歷,很多人習慣性的習慣性的去忽視、逃避、回避、逃避,而逃避、逃避也是一種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面對問題的方式。
那當你有抑郁情緒時,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認識到抑郁情緒不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狀態,當你能把它的狀態當成一個問題去看待,它的內在發生了變化,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存在是很大的。
所以,對于一些問題的認識也是必然的,只有我們理解了它的存在,它才會在心里發生變化。
這個認識,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至少我們至少要知道它發生了什么。
抑郁的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脆弱的孩子,當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堅強,甚至比想象中要脆弱。
我知道,我的朋友,她的爸爸,也是一位高校心理學碩士。
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她的爸爸是怎么回答的呢?
這位爸爸說,他有一次咨詢,孩子問:“爸爸,如果我活著一天,是不是就不用上學了呢?”
媽媽說,孩子說的倒是輕松,學習可以,但要堅持工作。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