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孩子厭學叛逆怎么教育
為了阻止孩子玩游戲,河北兩省的14歲男孩,因為不服父母的管教,持刀殺害了親生母親,被送進了醫院,最終確診為抑郁癥。
在四川南充,有一位12歲的少年叫小剛(化名),一直愛玩手機,甚至和父母吵架,父親一氣之下將他的手機搶走,并揚言再給他玩手機,孩子就要跳樓自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重慶,14歲的女孩因在手機被父母沒收,從14樓跳下,結束了生命。
遼寧葫蘆島,一個14歲的女孩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就從5樓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重慶,一個14歲的男孩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從14樓跳下,所幸沒能釀成大禍。
………………
不知道這些問題是不是似曾相識,而每當我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都會驚訝無比。
這就是現在的孩子為什么會得抑郁癥、雙相的原因。
因為這些信息的傳遞途徑太過于單一了,孩子在信息的反饋過程中,更容易獲得父母的情緒反饋,比如得到父母的責罵、“你怎么這么差勁,怎么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等,而一旦產生了這些信息,孩子就會變得焦慮、緊張、注意力渙散、暴躁、易怒,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
根據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資料表明,長期生活在“原生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不自信、膽小、不合群、容易焦慮,對生活失去興趣,不喜歡跟人接觸,甚至不愛講話,尤其是學校里一個不開心的同學或老師。
03
我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我們也會發現自己有時候卻過于“窒息”了。
一方面是因為“要不是為了孩子好,我都替孩子做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過得更好。
我們把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聽我們的話,但是卻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會有自己的煩惱。
所以,當孩子有了一個學習目標時,當孩子有了一個生活目標時,就會覺得“終于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每天都在學習,那他將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精彩”。
所以,對于家長來說,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那就讓孩子感受生活的樂趣吧,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寫在最后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學習、經歷、經驗累積、不斷地自我調整的過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會逐漸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學習、社會、家庭,最終發展出自己的理想型態。
而這些理想型態,就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優勢。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做到三常,保持持續地學習、成長,才有可能實現人生的進階。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624.html